#12003/11/10 9:32:50
索尼一直以为自己的数码相机非常的前卫非常的酷,但是自从索尼F505问世以来,后面的一些产品都没有什么新意,例如F505v、F707、F717外型均是一个模样。而索尼消费领域力推的P系列,自从P1开始更是变本加厉的吃老本,整个P系列将近二十多款相机全是一个模样,因此不买索尼数码相机的第一个理由就是索尼的“不创新”。
索尼数码相机第二个不值得购买的理由就是性价比太差,如果说一流的产品应该是一流的价格的话,那么索尼就是一流的价格二流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如何让人舍得去买呢?比如索尼的P9,与竞争对手佳能S30/40/V3,美能达F100相比就很差,例如开机速度、感光度范围、微距、手动功能,这些重要的地方,索尼均比竞争对手差。(具体的分析,我们会有专门的文章做对比分析)。
第三个理由就是索尼的傲慢,“封闭性"太强,整个系列使用自己的所谓最先进的记忆棒,导致目前市面上的索尼数码相机基本上不能使用大于128MB的存储卡,而新出的记忆棒PRO又不能在老的机器上使用。索尼迷们一定为此郁闷不已。不仅封闭,要命的是价格偏偏又很昂贵,相同容量的记忆棒差不多是CF存储卡的两倍!其他的配件,例如电池,也是很贵。而别的厂商使用的电池往往具备统一性,例如富士F401/603,宾得330RS/430RS,柯达ls420/443,卡西欧R3都是使用的同样的电池,容量也够大。
第四个理由就是索尼的机器带给我们的不是面子上的光荣,自从索尼F707/717透视事件之后,恐怕普通百姓市民都将那些手持大炮的索尼用户视为色狼一类。而作为索尼力推的P系列,例如购买了P9的人和购买了P2的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办法使得P9的用户比P2的用户得到更多的尊敬。(P9和P2一个外型,那么P9干嘛?!)而那些带“1”的数码相机外观着实难看,例如P71/31/51。
第五个理由就是曝光程序设计不尽合理,不仅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级用户的需求,更不能很好的满足普通消费者的要求,例如P系列,全部是非常傻瓜的,但是真正要说傻瓜,索尼的曝光模式颇烦人,例如在全自动模式居然限制了最长曝光时间,而场景模式设计的也不合理。(有诸多网友评价,曝光时间无手动调节,所以拍摄夜景非常差。)
第六个理由就是索尼菜单设计不甚合理,例如连拍,电影动画摄影,高速合成连拍都在一个动画菜单目录里面,让人不知所云。防红眼功能的开启也是需要从菜单中挑出,没有设置专门的快捷键。
第六个理由就是功能配置的问题啦,索尼的这些P系列产品,没有太多的区别,1.功能上对白平衡的控制普遍欠佳,2.绿色自动曝光模式时不能开启闪光灯,快门速度最低智能为1/30秒,3.闪光灯经常是曝光过度,4.其low high normal 不知有何用处。(同样为时尚用机佳能v3以功能全面,影像质量好而获得青睐,富士F401凭借良好的用户界面极简化的人性化操控获得市场,而惟有P7是靠索尼这块牌子获得市场)。
第七个理由就是成像质量一般,除了索尼F717非常鲜艳的色彩,索尼的P系列普遍存在夜景拍摄较差,微距摄影一般,内置闪光灯功能较弱,(详细的成像质量对比我们会有专文阐述)。
没有Olympus的短距长焦镜头
没有Canon的降噪
没有类似Fujifilm的Super CCD技术
也没有Nikon高端机的高性能
单位里买了707,我用了之后就觉得不行。
我的业余爱好是摄影,自己用的是佳能的传统相机EOS5。如果从摄影角度说,SONY相机除了用蔡司镜头,成像质量一流;使用MEMORY STICK 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外根本不适合摄影使用。
1、没有光学取景器。
真不知道设计者用没用过传统相机?SONY DC707的两个取景器都是用液晶显示的,由于设计上采用了可以旋转的镜头,于是就没有加入光学取景器。可是液晶取景器速度慢得可以,拍摄运动的物体等你从取景器中看到,景物早就没影了。
2、快门时滞无法忍受。
按下快门,要等近半秒快门才开始动作拍下景物。同样会出现拍不到运动物体的情况。加上上述的慢半拍的液晶取景器,拍摄运动物体成了一种必须有预测的拍摄,这在其他品牌的数码相机上是极少有的,更别说是传统相机了。
有了上述两点,再加上同尼康、佳能、奥林帕斯数码相机比较后,我作了个决定,只要SONY不改了上述毛病,我就不买SONY的数码相机。
据我分析,SONY在相机领域是个新手,虽然在数码技术上有较高的水平,但缺少对相机其本要求的了解,DC707就突出体现了这个问题。相比之下,一些原来就生产传统相机的品牌就做得较好。对于只有数字影像技术的厂商想要进入数码相机领域就要学学柯达,柯达虽然是胶卷行业中的老大,也曾有过传统相机的设计产生经验,但相机并非柯达的强项,因而它同尼康合作,在专业数码相机中能占一席之地,业余数码相机也做得不错。
数码相机首先是相机,而不是镜头,也不同于其他的电器。光有顶极的镜头、高超的电子性能和易操作性是不够的。SONY在设计707上是失败的,也许只能靠所谓的"透视"功能来赢得市场。
让板砖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