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学习创意的方法(转)

shadoweye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152
#12001/12/4 14:09:49
学习创意的方法-->象流星一样

回顾创意设计的发展历程,创意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40年代奠基,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兴盛,80年代普及。由于创意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能说成熟,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至今已提出创意、创造方法340余种。
一、方法发展概述
  创造力开发首先在富于创意的美国出现。早在1906年,一位专利审查人普林德尔写了一篇《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以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后来另一专利审查人撰写了《发明家的心理学》,其中有发明方法一章。同年,克劳福德发表了《创造思维的技术》,提出特性列举法,在大学讲授,以后,奥肯和史蒂文森相继开出了发明方法和创造工程课程。 1938年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奥斯本制定了“头脑风暴法”,并取得成功。为推广这种方法,他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思考的方法》、《所谓创造能力》、《实用的想象》等,并深入到学院、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大家运用这些方法。一些大学、公司等先后采用其理论讲课或办训练班,为群众性的创造普及活动开拓了局面。

  1942年,由瑞士来的天文学家茨维基,在参与火箭研制中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制定了“形态分析法”。他按照火箭各主要部件可能有的各种形态的不同组合,得到576种火箭构造方案。

  1944年,戈登提出了著名的“提喻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创意方法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美出现了许多创造力研究中心,很多大学、政府部门和公司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名目繁多的创造力训练课程,创造力咨询公司应运而生。

  在创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上,日本可谓“后起之秀”。先是引进,20世纪40年代起有了自己的特色。1944年,其创造学先驱之一市川龟久弥撰写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一书,1955年提出等价转换理论,1977年出版了《创造工学》。另一位典型人物丰泽丰雄,提倡“一日一创”活动,先后出版《发明指南》等著作。日本人提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创造方法,如“KJ法”,“NM法”、“ZK法”、“cBs法”等,有多种创造力开发的著作,还有一些专门研究机构,群众性创意活动极为普及。

  从1946年始,原苏联一批学者从175万项发明专利中遴选出4万项高水平的专利文献,从中概括出一批普遍性,有效性强的方法,制定了《发明课题程序大纲》、《基本措施表》、《标准解法表》等,并不断完善,形成了有其特色的创造工程体系。此外,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对创造方法发展作了大量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也开始了创造工程和创意方法的研究和普及,并出版了一批书刊。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创意设计方法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目前已达340余种。无论是群体或是个体,利用这些方法,都可显著提高创意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促进创意、创造难关的突破,因而有重要的研究、推广和实用价值。

二、创意方法的分类

  面对几百种创意方法,如何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创意方法分类系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是因为:第一,绝大多数方法都是研究者根据其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来的,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第二,各种方法之间并不存在线性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统一的体系较难;第三,创意思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其规律还未得到充分深刻的揭示,难免出现各执一端的状况。这样,各种方法在内容上彼此交叉重叠,既相互依赖,又自成一统,这给全面条理化带来较大的难度。尽管如此,许多研究者还是作出不少努力,提出一些分类方法。

  例如,日本电气通信协会在其编写的《实用创造性开发性方法》著作中,曾将常用的”种方法分成6类:

1.提出问题法。提出问题法、选择目标是创意、创造活动的首要环节,它决定创意的主攻方向,影响到创意设计的成败。这类方法包括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检核表法、设问法等。例如设问法,它直接从下列6个角度提问题:

(1)为什么需要革新?(Why)
(2)创意的对象是什么?(What)
(3)从什么地方着手?(Where)
(4)由谁主持或完成?(Who)
(5)什么时候完成?(When)
(6)怎样实施?(How)
(7)达到怎样的水平或标准?(HOwmuch)

由于这7个方面的英文第一个字符为5个W和2个H,又常称为5W2H法。这是个典型的设问法。

2.解决问题法。方法中多属于此类。按照创意思维形式和功能特性,还可进一步细分为3种类型:

(1)想象联想法(如头脑风暴法、输出输入法、强制联系法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克服妨碍想象的因素、调动激励想象力的因素,使创意思维如泉涌,达到成功。

(2)重组联合法(如形态分析法、组合法、焦点法等)。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若干分立因素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新的创意。

(3)类比法(包括提喻法和各种类比法等)。通过两个(类)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来解决其中一个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寻找恰当的类比对象,这里需要直觉、想 象、灵感、潜意识等多种心理因素。

3.程式化法。是实施步骤已经按逻辑程序加以编排,且每个环节可以产生补充、配合、衔接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创意方法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物场分析法和等价变换法等。

  胡伦贵等在《人的终极能量开发》一书中,按创意思维方式,把创意思维方法归纳为3类,即:

1.发散思维法。包括横向思维法、纵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分合思维法、颠倒思维法、质疑思维法、克弱思维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

2;聚合思维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分析综合法等。

3.想象思维法。包括原型启发法、类比法、联想法、假说法和梦幻法等。

  刘仲林在其著作《美与创造》中提出LZ分类法。他把创意(造)方法划分为“四大家族”,即四大系列:

1.联想系列(联想族)方法。这是以丰富的联想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创造一切条件,打开想象大门;提倡海阔天空,抛弃陈规戒律;由此及彼传导,发散空间无穷。虽然从方法层次上看属于初级层次,但它是打开因循守旧堡垒的第一个突破口,因此极为重要。“头脑风暴法”是联想系列方法的典型代表。它所规定的自由思考、禁止批判、谋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原则,都是为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

2.类比系列(类比族)方法。以两个不同事物的类比作为主导的刨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以大量的联想为基础,以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类似点为纽带,充分调动想象、直觉、灵感诸功能,巧妙地借助他事物找出创意的突破口。与联想族方法比较,类比族方法更具体,是更高一个层次。

“提喻法”是类比族方法的典型代表。类比包括拟人类比、仿生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和幻想类比等。

3.组合系列(组合族)方法。这是一个以若干不同事物的组合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把似乎不相关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并产生新奇。组合是想象的本质特征。与类比族相比,组合族没有停留在相似点的类比上,而是更进一步把二者组合起来,因此方法层次更高,它也是以联想为基础的。

  “焦点法”是组合族方法的典型代表。它以一个事物为出发点(即焦点),联想其他事物并与之组合,形成新创意。如玻璃纤维和塑料结合,可以制成耐高温。高强度的玻璃钢。很多复合材料,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4.臻美系列(臻美族)方法。这是以达到理想化的完美性为目标的创意方法系列。

  其特点是把创意对象的完美。和谐、新奇放在首位,用各种方法实现之,在创意中充分调动想象、直觉、灵感、审美等诸因子。完美性意味着对创意作品的全面审视和开发,因而属于创意方法的最高层次。联想、类比、组合是臻美的可靠基础,而臻美则是他们的发展方向。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都是有代表性的臻美方法。找出作品或产品的缺点,提出改进的希望,使其更完美,更有吸引力。作品或产品的完美是无止境的,臻美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在四大创意方法系列(族)中,联想是基础,类比、组合是进一步发展,属于中间层次,而臻美是最高境界、最高层次。其间的关系见下图。从汉语拼音的角度来说,联想、类比第一字母均为L组合、臻美的第一个字母皆为Z,故可将上述方法分类称为LZ分类法。

  应当看到,一切创意方法都不过是创意设计的辅助工具,既要重视,又不可迷信。

  按LZ分类法介绍创意设计方法。


联想系列创意设计方法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事物回忆过去事物或展望未来事物,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都是联想。每个人都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作各种联想。

  联想是创意思维的基础。奥斯本说:“研究问题产生设想的全部过程,主要是要求我们有时各种想法进行联想和组合的能力。”联想在刨意设计过程中起着催化剂和导火索的作用,许多奇妙的新的观念和主意,常常由联想的火花首先点燃。事实上,任何创意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又是孕育创意幼芽的温床。

  建立在联想思维基础上的联想系列创意方法,是其他创意设计方法的基础。因此,掌握联想系列创意设计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联想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联系记忆和想象的纽带,是二者的过渡和中介。联想与回忆密切相关:许多回忆片段常以联想的形式衔接和转换,而积极的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实际上,在“联想”一词中代表了两种力的合成:若“想”代表记忆力,则“联”代表想象力。通过“想”从记忆仓库中把两个记忆中的元素提取出来,再通过想象把它们“联”在一起,即形成“联想”。当然,在现实的联想中,“联”和“想”并不分开进行,而是“一气呵成”或转瞬之间完成的。比如,从嫦娥联想到登月飞船,就是由于想象力的作用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联想并不单纯是回忆,而是有想象力的微妙作用。对于创意而言,重要的是把表面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而非单纯的回忆、回想。因此,奥斯本称创意活动中的联想是“依靠记忆力进行想象,以便使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可以认为,联想是想象的最初步、最基本的形式。联想在创意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善于联想,常常可以由已知达到未知,实现各种创意。所以有人说“发明就是联想。”

  联想是感性形象对思维过程渗透的一种运动形式,由表象而生联想达于想象,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联想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充分的表现。李白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就用“一江春水”来联想,喻“愁”的“几多”。曹子建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寥寥数语,将兄弟之间的争夺残杀,刻划得如此形象逼真,显示了“联想”的魅力。其实,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常见的“比喻”、“对仗”、“夸张”等。都是联想思维的必然结果。

  当然,联想不是胡思乱想,要使想象的过程中有逻辑的必然性。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有着非凡的联想。潜水艇、雷达、导弹、直升飞机等等,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的东西,但都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陆续出现了,后来又都相继化为现实。令人吃惊的是,他曾预言在美国佛罗里达将设立火箭发射站,并发射飞往月球的火箭。果然在一百年后,美国真的在此处发射了首枚载人宇宙飞船。

  联想会将令人深感意外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奇特的联想。奥斯本曾谈到一件小事引起的联想:“有一次我去看牙,当医生用牙钻给我钻牙的时候,我的一只胳膊触到了输送气体的小胶皮管子,我想橡胶管子多么柔软细腻,简直就像孩子的脸蛋一样。触摸橡胶管子这一事实使我联想起向德国反攻,在诺曼底登陆前夜,正是那些看来似乎像军船。

  坦克和一门门大炮的充气气球欺骗了德国人。在不到一秒钟之内,我手底下这条胶皮管子使我联想到美国人所使用的这种圈套。”

  生活中这类奇特的联想很多很多。有一则笑话:“如果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这是怎么进行联想的呢?当大风吹起来时→沙石就会漫天飞舞→以致瞎子增→琵琶师大赠多→越来越多的人以猫毛代替琵琶弦→猫会减少→老鼠增多→老鼠会咬破木桶→木桶需求量大增→木桶店就会赚钱。

  请看,每一段联想都很合乎情理,所得结论也颇有意外的趣味性。在创意过程中思路不畅时,这种联想会给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启示或暗示。

  原苏联两位心理学家哥洛可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就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惜助联想为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这种联想是很普遍的,因为每个词语均可以同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么第一阶段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左右词语可供选择),第二阶段就有102次机会,第三阶段则有103次机会……第五阶段便有105次机会。

  由此可见,联想有极其广泛的基础,为创意思维的运行提供了无限辽阔的时空。

  联想这一概念及其规律,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提出了联想三大定律:相似律、对比律和接近律。联想的类型见下图。

  1.接近联想由于事物空间和时间特征的接近而形成的联想。像星星和月亮、李白和杜甫、收音机和录音机、录像机和放像机等等。美学家朱光潜曾举例说:看到菊花想起中山公园,又想起陶渊明的诗。这是因为他在中山公园赏过菊花,又欣赏陶渊明的菊花诗。菊花和诗范畴虽不同,在经验上却互相接近。作家们写小说塑造典型人物,也多与他接近过的一些人相近,但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又不是一个特定的原型,而是几多原型的综合。 由于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所以时间上接近的事物,总是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相互关联。反之亦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甲就会想到乙,提到今天就会想到昨天或明天等等。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写照,在艺术作品中,把时空相互接近的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例如我国著名长诗《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潮水、大海,与既相近又相远的明月联在一起,有何等的新近感,仿佛令人置身于一幅时空壮丽宏伟、奇异幻妙的景观之中,令人如痴如醉。 在科学的创意中,接近联想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锐利武器。1800年3月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大学的一次化学学会上宣布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提出6种化学元素。他发现化学元素都是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按一定秩序排列的,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经过一定的周期,它们的某些主要属性又会重复出现,而在每一周期范围内,一定的属性是渐变的,即相邻两元素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应该是相近的。如果这种逐渐性为突然的跳跃而中断,就会联想到这里还可能有一个未知的元素存在。门氏恰是运用这种接近联想法,提出了一些空位上的未知元素,并预测了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些设想。 科学家研究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强子……都是由此及彼的接近联想。卢瑟福在研究原子核的基础上,提出可能存在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中子,就是一例。现在人们发现了更小的粒子棗夸克,也靠的是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由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而形成的联想,也称类似联想。大家熟悉的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即由天上的云联想到人的衣裳,由花的美丽想到人的容貌。

  这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云棗衣、花棗容的相似性。又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相似联想。还有杜甫的名句“天高云去尽,江泅月来迟”,把云和月的移动现象,同人的脚步移动联想在一起,令人感到十分亲切、生动。我国许多古典的诗情画意,都蕴涵着这种五彩纷呈的相似联想。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很容易从江河想到湖海,由树木想到森林,从火柴想到打火机,从缝衣想到缝纫机,从洗衣想到洗衣机。人造湖海、人造森林、打火机、缝纫机、洗衣机等,就是通过相似联想而创意出来的。 在科学发现中,科学家从质量守恒定律想到能量守恒定律,再想到质量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质量与能量都是物质属性,既然存在质量守恒,也就存在能量守恒,于是,也就必有质量能量守恒。但是,这些联想经历了两个世纪。如果人们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相似想法,那么守恒三定律的发现,可能提前几十年以至一个世纪。

  3对比联想由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间形成的联想是对比联想。

  也可称为逆向联想或相反联想。我国有一句古话:“相反相成”,就是这个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从白想到黑,从水想到火,从冷想到热,从上想到下,由大想到小,由方想到圆,由对称想到非对称,由真善想到假恶丑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对比联想。

  在科学创意中,法拉第由电生磁联想到磁也可生电,从而发现了电磁互生原理,是运用对比联想的典型例子。

  在文艺创作中,对比联想大有用武之地。《文心雕龙·丽辞》中就主张“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相反的事物能显著地互相映衬。如我国民间有写对联。春联的习惯,也常用对比联想。如有一副对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一“落”一“飞”,把春天野外的美景渲染。刻划得人木三分。我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律诗中,是很讲究运用对比联想的。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自暇。”诗人眼观寒波淡淡,白鸟悠悠,不禁由此悠闲物态联想到正在归途之人的急迫心情,闲暇与焦急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为之心动。

  可以说,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创作大师,谁也离不开对比联想。用对比表现人物。表现环境。渲染故事,已经成为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段。用反衬手段描写人物本身,更独具艺术魅力,给人以更高境界的美感和艺术享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思想者”并不那么对称和谐,大作家梅里美笔下的卡门并不那么完美无缺,大文豪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并不是什么美男子,但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思想者”却是那么深沉感人,卡门却那么美丽迷人,卡西莫多却那么善良感人,以致人们元不认为他们都是具有无限魅力的完美艺术形象,就像“维纳斯”不会因断臂而损坏她那完美的艺术形象一样。中国歌颂民族英雄岳飞,唾弃卖国好佞秦桧的名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元辜铸佞臣”,可谓登峰造极的对比联想。

  除了上述历史悠久的、非常普遍的三种联想,还可列举其他几种联想:因果联想、强烈联想、离奇联想、质疑联想和审美联想。

  4.因果联想这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形成的联想。

  在科学发现中源于因果联想韵事例不胜枚举。水泥肥料的发明就是一例:澳大利亚甘蔗种植人在收获时发现有一片甘蔗田产量意外地提高了50%,原因何在呢?他们回忆起:在栽甘蔗前一个月,有一些泥洒落在这片地里,难道这就是甘蔗高产的原因吗?经过反复研究,发现正是水泥中的硅酸钙使这片酸性土壤得到了改良,提高了甘蔗产量。于是,创造出了水泥肥料。

  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运用因果联想的故事,并在文艺作品中有大量的反映。《可爱的动物》影片就描写了一个怎样运用因果联想的故事:非洲卡拉哈里盆地边缘的*原地带,每逢旱季居民因缺水而惶惶不可终日,但他们发现生活在此处的沸沸并不因缺水而“搬家”,这说明狒狒能找到水喝。于是,他们给狒狒盐吃。渴急了的飞奔到一个山洞里,扑向奔流的泉水。就这样,当地居民找到水源。

  5.强制联想将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强制地揉和在一起而形成的联想,有时可能找到创意思维的转机,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活动电影机的发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电影机和缝纫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硬是给它们“联姻”,结果发明了开创电影事业的第一架活动电影机:1848年电影已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关键性问题悬而未决,即放映电影时影片必须一动、一停地通过卡门,否则银幕上的影片就会模糊不清,亦就是说必须解决影片的间歇运动问题。当时难倒了众多发明家,连发明大王爱迫生也一筹莫展。

  卢米埃尔兄弟知难而进,他们心驰神往,设计了许多解决方案,但都不理想。有一天,路易·卢米埃尔看见缝纫机缝纫时压脚作一动一停的间歇运动,便联想到影片的间歇运动也可以触类旁通地解决,兄弟俩正是把电影机与看似无关的缝纫机联想到一起,解决了大难题,于1895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活动电影机。

  6.离奇联想由偶遇的一件荒诞之事突生一种创意的联想。

一种高压水挖藕技术,就是由离奇联想而创意出来的:有一伙人在池塘挖藕,突然有个人无意中放了个响屁,连忙向旁边的人说声“请原谅”,表示歉意。那人半开玩笑他说:“这种响屁朝池塘底放上三两个,那泥里的藕都恐怕要吓得蹦出来了。”不料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有心者便突然闪现了一个想法,用导管反把压缩空气输送到池底再喷放出去会怎样呢?或许就能把藕挖出来……迅即实验,只有气泡而挖不出藕。他想:“需要更强大的冲力。”再用水管对水加高压,就大获成功,不但挖出了藕,而且藕还被高压水冲洗得干干净净。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挖藕效率。一项挖藕新技术获得了普及。

  “放屁挖藕”,纯属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经过离奇的联想,却产生了一项挖藕技术的新创意。创意思维确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物!同一件事,因为各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任何事物都可以与思维联想起来。那个发明挖藕新技术的人,几乎“肯定”他说,他早就对人工挖藕的改革有想法了。

  7.质疑联想破;日立新,推陈出新的创意,往往始于质疑联想。对过时的旧事物、旧理论产生怀疑,并由此构思新事物。新理论的联想,就是质疑联想。

  很多重大科学理论的发现,靠的就是质疑联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在古代,人们把托勒密的“地心说”奉视为正统理论,但哥白尼产生了疑问,并且说:既然别人能让宇宙绕地球转,我为什么不可以让宇宙绕太阳转?经过反复地设想和论证,他终于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学。

  光学上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揭示,也很能说明质疑联想的作用。牛顿认为,光是由直线运动的一道粒子组成的,即所谓的“微粒说”。该学说在事实上遇到了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但由于牛顿在科学界的盛名,竟统治了光学理论100年之久。只有当青年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大胆提出质疑,才揭示了波粒二象性。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推陈出新,常要靠质疑联想。

  8.审美联想实验派美学的创造人费希纳很强调美感和联想的密切关系。他提出的关于美感的6个基本原理中,就有“美的联想原理”。按着他的解释,美感有两类要素:

  美的印象直接要素和经验再生的联想要素。直接要素如设计对象的色彩、形态等,仅靠这些要素还不能构成完全的美感,还需要加上联想要素,如创意对象的内容、功能、意义等。这两类要素融合同化为一体,方能形成完全的美感。费希纳曾称美学有一半是建立在联想的原理上的。

  美感和联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许多深刻的体验。比如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这首诗,每个人都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铺霜盖银的环境,遥远如梦的故乡,仿佛追随李白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美感不禁油然而生。这种审美联想不但是一番精神享受,也会净化人的心灵。

  在创意活动中引起强烈审美联想,有以下特点:

  1)标新立异。联想的内容不是平庸元奇、司空见惯,而是立意新颖、出奇不意。

  创意活动中的联想,虽常常发端于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等,但不应停留在显而易见、谁都能想到的层次上,而是深入“三律”的远端点,在不接近的事物问求“接近”,在不相似的事物间求“相似”,在相反的事物中促“相成”,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形成新颖的联想。 例如曾有一位日本人,数年前写了一本关于家庭合理化的书,其中提到“洗衣机不仅能洗衣服,还可以用它来洗碗”,从而遭到了守旧人们的猛烈攻击:“这不是让人用洗尿布的东西洗碗吗?”但事隔不久,法国就制成了便携式洗衣洗碗两用机,为经常驱车旅行的人带来了方便,受到了一些顾客的青睐。

  2)和谐统一。创意过程中的联想要达到美的境界,还要符合和谐统一的原则。王朝闻曾经指出:“实际上既存在着杂乱元章的联想(例如梦吃所表现的联想),也存在意象多样而又统一的整体联想(例如动人的诗词的联想)。”朱光潜称之为“寓杂多于整一”的联想。

  例如,有一首表现旅人寂寞和悲凉心情的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那些仿佛彼此毫不相干的意象,只用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结尾,便浑然纳入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美。

  又如,美国北部大雪不时压断高压电线。在一次商量对策的会上,有人联想加热可以融雪,主张沿线安装加温装置;有人想到振动可抖落雪,提出安装震荡器。这些想法似乎没错,但由于成本高,技术复杂,实施困难,难以采纳。后来,有人提议开来一架直升飞机,靠其速度和风力,神速地吹掉高压线上的积雪。这个想法既新奇又现实,能既快且省地达到除雪目的,很快得到采纳。

  3)震撼心灵。在创意中优异的联想,可引发灵感,突破难关,带来“势如破竹”般的创意新局面。能使人激情如泉涌,感受一种震撼心灵的美。古代很多神话和寓言,都富于这种创意。三国演义中的*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章节,元不显示罗贯中的震撼心灵的大手笔。《西厢记》中震撼心灵的审美联想,更是比比皆是。 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也常有这种震撼心灵的审美联想。比如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创造出第一台变压器和第一台发电机,不但奠定了电磁学实验基础,还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电力时代,再次引起了一场工业革命。

  再看麦克斯韦对电磁原理公式表述的审美追求。最初,他根据法拉第的研究结果先写出两个表达式:

rotE=-1C·2H/2t
roth=0

  但他发现这两个等式右项破缺、不对称时,便联想到美学上的对称美,于是他竟毫无实验根据地、大胆地写出了对称式:

rotE=1/c·2E/2t
roth=1/c·2E/2t

  后来,该式为实验所证实,从而使电磁理论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综上所述,共列举了8种联想,可绘出创意活动中联想图解,正如图联想类型所示。

  这些联想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往往还要综合运用。例如前述的天空→土地→水→喝→茶:第一步就是对比联想,第二步则是相似联想,而第三、四步都是接近联想。

  如前所述,许多新的观念和想法,往往由联想的火花点燃,可以说,任何创意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又是孕育创意幼芽的温床。

  联想是人生素来具有的天赋,但作为创意能力,就有赖于后天不断地培养、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调动联想的潜力,更好地在创意活动中发挥作用呢? 1.全方位信息存储大脑中信息(知识、经验)存储的数量和质量,是联想的源泉和基础。俗话说,有多厚的根基,就有多高的墙。全方位信息存储,是发展高速质量联想的首要条件。所谓“全方位信息存储”,就是广度和深度协调存储;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综合存储;知识和经验结合存储;逻辑和形象互补存储;多学科、跨学科兼收并容存储等等。

  信息存储的单一和片面,是影响创意发展的严重障碍。例如,对电磁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法拉第,由于数学基础差,难以表达他的发现本质,只写出《电学的实验研究》一书,无法将电磁理论上升到完美的高度。后来精通数学和电学的麦克斯韦,探索出电磁理论的微分有程表达式,才使电磁学理论得到了一个飞跃。 2.海阔天空,大胆挂联信息富有,还要突破有形无形的条条框框、习惯思维等羁绊,敢于超常规、超域界、超时空的大胆联想。所以,要获得最优的联想成果,首先要开放胆量,敞开思路,海阔天空,自由驰骋。

  科学家佩金多次研制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接连失败。一次,他见试管中又出现了一层污黑的沉淀物,愤怒地将试管摔进盥洗盆。不料这些沉淀物顿时变成紫红色,溅在毛巾上,再也洗不掉。他突发联想,能不能用来做衣服染料?试验效果很好。佩金由研制奎宁,无意中发明了人造染料,这是大胆联想起了重大作用。 日本发明家丰泽丰雄指出:“要完成一件高质量的发明,首先要积累大量的构想。好的构想,差的构想,大的启示,小的启示,多多益善,兼收并蓄,首先是只求数量不问质量,进行量的积累,以便自其中找到成功之门。”

  这就是说,先要运用发散思维,海阔天空的联想,等到积累了足够多的构想,再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最佳创意方案。

  3.独辟蹊径,勇结远亲有时联想数量虽多,但并没有突破“常规化”、“一般化”的圈子。此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在联想上逆“常规”而思,反“熟路”而行,独辟蹊径,异想天开,把相距甚远、相似甚差、以至“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新奇的,出其不意的联想。某医院把蚂蟥(水蛭)用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利用其吸血、活血作用,协助手术治疗,获得成功。把蚂蟥与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当然是一种跨领域、跨时空的大胆联想。 啤酒铝罐常被人当作废品弃掉,但一位美国老人却利用小铝罐轻而有浮力的特点来制船,收集了大量的啤酒罐制作了独具一格的游船。啤酒罐棗游船之间的联想跨度大、想法妙,由于独辟蹊径,成了世界电视新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诸如根雕、卵石雕。蝶翅画等等,也是独辟蹊径的联想结晶。 4.精选优选,增殖出新有了大量的、新奇的联想,构思了大量创意设计方案,但不见得都对创意有用,需要选择、加工、验证,这就要过“三关”:审美关、逻辑关和实践关。奇异的联想萌芽在这个过程中经受考验、选择、成长、发育,成为创意的最佳方案。

  通常,对联想的初选是由人的直觉完成的。那些好的联想一闪现,常常令人心头一“热”、一阵惊喜、一种朦胧的新奇感,这就意味着被直觉“相中”了。这种直觉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判断。

  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况,某个联想一出现就获得了偏爱,但却一时看不出对创意有何作用或价值,这时不要匆忙取舍,而要用“增殖联想”加以进一步甄别,以寻找利用这种联想解决创意问题的间接通道。所谓“增殖联想”就是以已有的联想为中心,再进行深层次或进一步的联想,通过联想延伸增殖,达到预期的联想宗旨。 1912年,工程师凯特林想改进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的使用效率,难题是汽车的“爆震”,关键是使油在汽缸里提早燃烧。如何提早呢?他想起了一种蔓生的杨梅。它在冬天开花,比其他植物提早。杨梅当然不能解决汽车问题,但他对“提早”开花的这个植物极偏爱,就继续展开联想。杨梅的红叶使他联想到可能是红颜色引起杨梅提早开花,他想也许汽油里加入红色染料就会提早燃烧。他一时没找到红色染料,却找到一些碘,于是他把碘放在汽油里,发动机居然不发生爆炸了,问题解决了!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联想到杨梅以后是“增殖联想”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导引作用。 5.灵活转移,横向开花一项新的创意成功以后,应当不失时机地总结经验,迅速地灵巧地向其他创意方向转移或移植,以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扩大创意成果。这种横向转移,本质上也是一种联想。忽略了就会坐失良机。

  拉链的发明就是一例。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吉特逊发明的拉链,用在鞋上。后来欧加制成了自动拉链生产机,拉链可以大量生产,但无销路,欧加破产。后来一个服装店店主看到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儿价廉物美,便想它有没有其他用途呢?比如在钱包上用它一定很安全又方便。由于在功能上的这个新创意拉链一时成了市场上的热门货。 后来,他又把拉链缝在海军制服上,结果该店主发了大财。1921年美国富善公司首先在夹克上用拉链,称为“Zipper”夹克,一时流行全美,它由上个小企业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公司。1930年法国一时装设计师在妇女睡衣上采用拉链,也获得了巨额利润。

  联想系列创意方法,是最基本的创意设计方法。由于联想类型之多,因此这类方法也极为丰富。以下,择其要者加以简述。 1.头脑风暴法(BS法)是由创造学家臭斯本发明的。在我国,也译为“智力激励法”、“脑力激荡法”、“BS法”等。该法在20世纪50年代于美国推广应用,许多大学相继开设头脑风暴法课程。其后,传人西欧、日本、中国等。并有许多演变和发展,成为创意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核心是高度充分的自由联想。这种方法一般是举行一种特殊的小型会议,使与会者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想法,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引起联想,导致创意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意。其原理,类似于“集思广益”。其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1)召集5~12人的小型特殊会议,人多了不能充分发表意见。

(2)会议有1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会议开始,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议题,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宣布会议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鼓励人人发言和各种新构想;注意保持会议主题方向、发言简明、气氛活跃。

  记录员要记下所有方案、设想(包括平庸、荒唐、古怪的设想),不得遗漏。会后协助主持人分类整理。

(3)会议一般不超过1小时,以半小时最佳。时间过长,头脑易疲劳。

(4)会议地点应选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场所。切断电话,谢绝会客。

(5)会议要提前通知与会者,使他们明确主题,有所准备。

(6)禁止批评或评判。即使是对幼稚的、错误的、荒诞的想法,也不得批评。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一条,会受到主持人的警告。

(7)自由畅想。思维越狂放,构想越新奇越好。有时看似荒唐的设想,却是打开创意大门的钥匙。

(8)多多益善。新设想越多越好,设想越多,可行办法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9)借题发挥。可以利用他人想法,提出更新、更奇、更妙的构想。

“头脑风暴”会议,下面介绍30余年积累的经验:

(1)讨论题的确定很重要。要具体、明确,不宜过大或过小,也不宜限制性太强;题目宜专一,不要同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混淆讨论;会议之始,主持人可先提出简单问题作演习;会议题目应着眼于能收集大量的设想。

(2)会议要很有节奏,巧妙运用“行一停”的技巧:3分钟提出设想,5分钟进行考虑,再3分钟提出设想反复交替,形成良好高效的节奏。

(3)按顺序“一个接一个”轮流发表构想。如轮到的人当时元新构想,可以跳到下一个。在如此循环下,新想法便一一出现。

(4)会上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的思维活动。

(5)参加会议的人员应定期轮换,应有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人参加,以便集思广益。 (6)参加会议者应有男有女,以额外增强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7)领导或权威在场,常常不利于与会者“自由”地提出设想。只有在充分民主气氛形成的局面下,才宜于领导或权威参加。

(8)为使会议气氛轻松自然,自由愉快,可先热身活动一番:比如说说笑话、吃东西、猜个谜语、听段音乐等。

(9)主持人应按每条设想提出的顺序编出顺序号,以随时掌握提出设想的数量,并提出一些数量指标,鼓励多提新设想。

(10)会后要及时归纳分类,再组织一次小组会评价和筛选,以形成最佳的创意。在头脑风暴会上,只要遵循上述四项原则和运用上述十条诀窍,就会发挥集思广益的奇效,使每个人的独到创意不受压抑,还可惜鉴别人的智慧,激励自己的想象和灵感,产生更多更新的创意。所以,要比单独思考更易得到数量众多的有价值的新主意、新构想。 一般说来,一次头脑风暴会可得数十以至几百条新设想。

  2.默写式头脑风暴法(635法)奥斯本头脑风暴法传人德国后,荷立根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进行了改良,创造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

  该法规定:每次会议6个人,每个人在5分钟内在设想卡片上写出3个设想,故又称为“635法”。会议之始,由主持人宣布议题,即创意设想的目标,并对与会者的疑问作出解释。然后发给每人几张卡片,在每张设想卡片上标有123编号,在两个设想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可让其他人填写新的设想,字迹必须清楚。在第一个5分钟内,每人针对议题在卡片上写上3个设想,然后传给右邻者。这样,半小时内可以传6次,一共可以产生108个设想。

  3.CBs式头脑风暴法这是日本高桥诚根改良的方法。具体做法:会前明确会议主题,每次会议3~8人,每人持50张卡片,桌上另放2oo张备用卡片。会议一般1小时。

  前10分钟为“独奏”阶段,由每人在其卡上填写设想,一卡一个设想,接下的半小时,按坐位次序轮流发表己见,每次宣读1张卡片,宣读时将卡片放在桌子中央,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

  在宣读后,其他人可提出质询,也可以将启发出来的新设想填人备用卡片。余下的20分钟让大家互相交流和互相探讨各自的设想,从中再诱发新设想。

  4.NHK头脑风暴法(NBS法) 这是日本广播公司开发的方法。具体做法:会前明确会议主题,每次会议5~8人,将卡片预先发给每个参加者,每人提出5条以上设想(每卡1条)。会议开始后,各人出示自己的卡片,并依次作出说明。在别人宣读设想时,如果产生新设想,应立即填在备用卡片上。会议发言完毕,将卡片集中分类,在每类卡片上加一个标题,按序排在桌面上,然后评价和讨论,从中挑选出可供实施的设想。每次会议约2~3小时。

  5.三菱式头脑风暴法(MBS法)这是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五步:首先提出主题;其次,每人各自在纸上写设想,时间为10分钟;第三,轮流发表自己设想,每人限1~5个,主持人记下各设想,其他人可填写受到启发的新设想;第四,将设想写成正式提案;第五,由主持人将各人的提案用图解方式写在黑板上,然后深化讨论,以获得最佳方案。

  6.逆头脑风暴法(逆BS法) 该法是由美国“热点”公司开发的。它不但不禁止批评,而且重视批评,对已有的设想大做文章,通过批评缺点,促进设想完善。头脑风暴法的其他原则该法均采用。主持人要注意防止因只抓缺点或反面东西,导致会议过于拘谨。

  上述各头脑风暴法都有共同的特点:首先,时间上的限制造成了紧张的气氛,使参加者头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励出创造性设想;其次,人少,使得每个参加者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提高了大家的创意激情,人们在这里体验了自我价值;再次,不管是口头或书面,大家都充分进行了交流,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做到创意思路接触,有助于创意思维在数与质上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智力激励法是从“独奏”开始,到引起“共振”告一阶段,既达到创意的目标,又促进了人们创意能力的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是智力激励法的生动写照。事实上,古今中外创意成功的历史告诉我们,智力激励法早就存在并且有了广泛的应用。爱因斯坦青年时期创立的“奥林匹亚学院”就是一个典范,他的许多论著的观点,都是在这“科学沙龙”里议论过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周围云集了许多青年物理学家,比较著名的有海森堡、泡利等,这便是名噪一时的“哥本哈根学派”。他们的合作与研讨,不仅在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领域作出了辉煌的贡献,而且造就了许多才华横溢的物理学人才;我国五六十年代“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原子物理事业上的合作,一直被传为美谈,正是他们的集思广益,加速了我国试制原子弹的成功。

  上海“一医”眼科的医疗水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这是因为在眼科主任赵东生周围有一批优秀的医生,他们经常协力探讨一些疑难病症,进行了有效合作。这种由名医高手通力合作而形成的特色医疗范例还很多,如上海“六医”的断肢再植、瑞金医院的灼伤 治疗。医疗界的专家会诊,几乎成了治疗疑难病症,攻克医疗难关的规范化方法。 智力激励法不仅适用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还可以用于文艺创作、军事指挥、企事业管理等。一些文艺创作流派的诞生,就是很好的例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文学界出现了一批新作家,如罗伯一格里那、娜塔丽·萨洛特等,他们经常磋商、讨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问题,提出了要用新的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事物的“真实”面貌,于是形成了新小说创作流派,该派的小说及其理论在欧洲曾经流行一时,其影响波及日本。工业设计领域里的包豪斯流派,也是智力激励法应用的结晶。现代许多形形色色的学术沙龙、信息沙龙和文艺沙龙等,都是智力激励法的种种表现形式。 事实上,备受欢迎的这种集思广益法受到重视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当一批富有个性的人走到一起时,由于各人的基础、起点、掌握的信息、视角、研究方式及分析综合能力等各不相同,通过彼此交流、切磋,不但会形成大量的新创意,而且会形成智慧的叠加、互补和增殖,显著提高每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创意能力。

  7.川喜田法(KZ法) 此法是流行于日本的、由川喜田二郎创立的方法,其步骤要点:

  (1)把由头脑风暴法产生的大量设想,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情报、资料,言简意赅地逐一填写卡片;

  (2)把卡片编在群体:将各卡片摊开放在桌上,按性质远近,一堆一堆靠拢排成花朵状;把性质相近的卡片集为小群体成一叠,每一叠上放一个空白卡片作封面,并用绿色笔写出小群体的标题(内容提示语);按各小群体封面的内容相近者集成中群体,其封面卡片的提示语用蓝色笔书写;比较各中群体封面的内容,再集合为大群体,其封面提示用红色笔书写。(3)完成编组后,还有两项重要工作:

  A型图解化:将已按大群体分类的卡片摆在大张白纸上,内容有联系或有关系的放在相近处,用线条符号表示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依大、中、小群体的次序),以理清各种关系。

  B型文章化:按图解化次序,取出群体编组卡片、观察比较记录资料,予以文章编排。以检查图解错误,并加以修正。 该法见下图。

  8.7×7筛选法这是美国卡尔·古莱格开发的方法。基本做法,”将头脑风暴法提出的设想方案汇总在7项之内,通过全体评判和讨论,确定其重要程度,然后按轻重名次分别制定解决措施。

  主要步骤:首先,将头脑风暴法引出的方案记到卡片上;按内容分成7组;其次,将每组卡片按重要程度排序,从每组中选出7张卡片,标出每组的“名牌”(概括性小标题);第三,就每个名牌下的内容讨论、分析、记录。

  此法特点是将BS法产生的设想进行了7×7筛选,把一些空泛的不实的方案排除。

  9.启承转合法(zK法) 这是由日本片方善治所创。该法特点是使解题信息按“启、承、转、合”的线索发展,由此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该法可一人用,也可多人用。

  若多人用,以开会方式进行,则:

(1)启:议题提出后,与会者各自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2)承:根据信息和资料,按自己的思路,将解决方案写到纸上。每人就其方案发言。在此期间,可巧妙利用他人方案,思考新方案。

(3)转:各人把所写的东西张贴在墙上,必要时关掉灯光,进行默想,对各自的方案进行反省和推敲,加以增删或修正。

(4)合:各自宣读修正后的观点,再默想。反省和推敲,将最后方案写到黑板上,大家对各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最优方案。 10.特性列举法(AL法)这是美国克劳福德创立的。该法简单,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群体。主要手段:一一列举创意对象的特征,进行联想,提出解决方案。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选择目标较明确的创意课题,宜小不宜大(课题大,宜分若干小课题);再列举创意对象的特征: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和动词特性。

  名词特性:全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
  第二步,从各个特性出发,提问或自问,启发广泛联想,形成“头脑风暴”,产生各种设想,再经评价分析,优选出经济效益高。美观实用的方案来。 在运用该法时,对创意对象的特性分析得越详细越好,并尽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一种鸣笛水壶,就是按这一思路创意成功的:蒸汽口设在壶口,水烧开后自动鸣笛;盖上无孔,提壶时不烫手;水壶外壳是倒过来冲压成型,焊上壶底,外形美观,还可以节省能源。气动保温瓶也是运用该法发明的。原保温瓶只有装水、倒水两种功能,新保温瓶则有气动出水的功能(动词特 性);此外,新保温瓶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造型、色彩美,是美化家庭的装饰品(形容词特性)。

  111.戈登法戈登认为奥氏头脑风暴法有一缺陷,即会议之始就提出目的,易使见解流于表面,难免肤浅。因此,他采用的方法是:不让与会者(主持人除外)知道创意的真正意图和目的,而达到海阔天空的联想,以捕捉创意的火花。 例如创意目的是开发新型割*机。会议主持者开始只提出“分离”作为议题,即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这样就由“分离”二词联想出许多事来,如:盐与水分离、蛋黄蛋白分离、原子与原子核分离、人与人分离、鱼与水分离……主持者在这种似乎漫元边际的“分离”大讨论中,因势利导,捕捉创意的思想火花,为新型割*机的创意构思服务。最后,主持者把真正的意图和盘托出。

  类比系列创意设计方法

  类比,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同类或异类)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性进行考察比较。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高桥浩说:“从构造相似的或形象上相似的东西中求得思想上的启发,我们称这种做法为类比思考,人类从远古起就有意无意地用这种方法完成了许多发明。”类比法是富有创造性的创意方法,有利于人的自我突破,其核心是从异中求同,或同中见异,从而产生新知,得到创造性成果。它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文学艺术创作,都是运用类比创意技法的硕果。 例如,在科学领域里,惠更斯提出的光的波动说,就是与水的波动。声的波动类比而发现的;欧姆将其对电的研究和傅立叶关于热的研究加以类比,建立了欧姆定律;库伦定律也是通过类比发现的,劳厄谈此问题时曾说过:“库伦假设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纯粹是牛顿定律的一种类比。”基本粒子学的弦模型、袋模型等也是类比推理结果。因此,彭加勒感慨他说:“物理学的类比给我们预示了多少真理的存在啊!”在其他科学领域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医生詹纳发现“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是受到挤牛奶女工感染牛痘而不患天花的启示。李四光提出中国有石油,不是贫油国,也是能过类比获得的结论。 在技术领域,类比法的应用更是硕果累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等。通过类比,把人的行为、目的等引入机器,又把通讯工程的信息和自动控制工程的反馈概念引进活的有机体,从而创立了控制论。仿生学的迅猛发展,更说明了类比法的重大价值。狗鼻子一向以灵敏著称,它能嗅出200万种物质和不同浓度的气味,嗅觉比人灵敏100万倍。现在,人以不同物质气味对紫外线的选择性吸收为信息,研制出“电子鼻”,其检测灵敏度可达狗鼻子的1000倍。类似“龙牙”的有双排刃齿的联动刃钻头,是受恐龙口内长有双层锉刀式牙齿具有高度咀嚼功能的启发制成的。皮卡尔父子利用平流层理论先设计平流层气球,飞到过15690米的高空,又通过类比设计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深潜器,下潜深度达到19168米,因而被誉为“上天入海的科学家”。

  在艺术领域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比”、“兴”和类比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刘勰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意思是说:“比”是喻事理;“兴”是引起联想。比喻事理的,要根据相似点来说明事物;引起联想的,要从细微处寄托深义。刘勰还指出,比的手法在设喻上是不固定的,有的比声音,有的比形貌,有的比心思,有的比事物。文艺创作中的“比喻”、“移情”,是类比的重要体现。请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的是形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的是心思。在我国古典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类比方法处处可见。 类比法按原理可分为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和综合类比等8种。

  1,直接类比 就是从自然界或者人为成果中直接寻找出与创意对象相类似的东西或事物,进行类比创意。

  这种类比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子制造的“竹鹊”、三国时期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唐代韩志和创造的能飞行的飞行器等,都是仿生学的直接类比。鲁班发明锯子,也是同带齿的*叶把人手划破和长有齿的蝗虫板牙能咬断青*获得直接类比实现的。

  听诊器的发明,也是典型的直接类比思维的产物:拉哀纳克医生很想发明一种能够诊断胸腔里健康状况的听诊设备,一天到公园散步,看到两个小孩在玩翘翘板,一个小孩在一头轻轻地敲翘板,还有一个小孩在另一头贴耳听,虽然敲者用力轻,可是听者却听得极清晰。他把要创造的听诊器与这一现象类比,终于获得创意设计听诊器的方案,世界上听诊器就这样诞生了。

  工程师布鲁内尔为解决水下施工大伤脑筋,有一次他观察到至木虫进入木材的方法,即造一个管子作为他前进的涌道。于是通过类比,他想出了用空心钢柱打入河底,以此为“构盾”,边掘进边延伸,在构盾的保护下施工,这就是著名的“构盾施工法”。这可以说是类比法的重大成果。现在市场上紧俏的电瓶脚踏车,其动力系统就是通过与电瓶车的动力系统的直接类比制成的。

  有趣的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创立动植物世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理论时,竟在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书的浏览中获得了直接类比,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 拟人类比 就是使创意对象“拟人化”,也称亲身类比、自身类比或人格类比。这种类比就是刨意者使自己与创意对象的某种要素认同、一致,自我进入“角色”,体现问题,产生共鸣,以获得创意。

  拟人类比,在我国的典籍中屡见不鲜。《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一种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拟人类比。文学艺术中的拟人类比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把祖国比作母亲,把美丽的姑娘比作鲜花。这在美学上,是认同作用,而在心理学中,就是移情。

  在科学上,拟人类比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化学家法拉第自己与电解质认同,发现了电解定律;凯库勒在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提出了苯分子环状结构理论。

  工业设计,也经常应用拟人类比。著名的薄壳建筑罗马体育馆的设计,就是一优秀例证。设计师将体育馆的屋顶与人脑头盖骨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类比:头盖骨由数块骨片组成,形薄、体轻,但却极坚固,那么,体育馆的屋顶是否可做成头盖骨状呢?这种创意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薄壳建筑风行起来。

  设计机械装置时,常把机械看作是人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拟人类比,从而获得意外的成效。如挖土机的设计,就是模仿人的手臂动作:它向前伸出的主杆,如人的胳臂可以上下左右自由转动;它的挖上斗,好比人的手掌,可以张开,合起;装土斗边的齿形,好似人的手指,可以插人士中。挖土时,手指插人士中,再合拢、举起,移至卸土处,松开手让泥土落下。这是局部的拟人类比,各种机械手的设计也是如此。整体的拟人类比,就是各种机器人的设计。

  这种拟人类比还常用于科学管理中,比如把某工厂的厂办比做人脑,把各车间比为人的四肢,把广播室比做嘴巴,把仓库比做内脏等,从而按人体的正常活动管理全厂。这样就能及早发现问题,实现协调有序的管理。

  3. 象征类比这是一种借助事物形象或象征符号,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的类比。有时也称符号类比。这种类比,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立体化,为创意问题的解决开辟途径。戈登说过:“在象征类比中利用客体和非人格化的形象来描述问题。根据富有想象的问题来有效地利用这种类比。”“这种形象虽然在技术上是不精确的,但在美学上却是令人满意的。”“象征类比是直觉感知的,在无意中的联想一旦做出这种类比,它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

  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得意之作多半得助于象征类比。如《佛香图》线条流畅、气象万千,就是他观察曼裴将军静如处女、动如脱兔、转似游龙的剑舞而画出的。唐书法家张旭从公孙大娘健美的舞姿中深受启发,提高了他的*书艺术的创意,使其*书达到了“龙飞凤舞”的境界;王羲之从“白毛浮绿水”的白鹅戏水中,找到了“红掌拨清波”的美姿与自己的运笔姿势有关,经过象征类比,创造出新的书法技巧。 外国美术史上也不乏同样的事例。大画家米开朗基罗受命罗马教皇以圣经故事绘制教堂壁画。他为了要用奇伟壮观的布局显示上帝创世时的景象而苦思冥想,废寝忘食,几近江郎才尽的地步,只好暂时放下工作,到深山旷野放松一下。一日清晨,暴风雨过后,云开雾散,旭日东升。他见了到两朵白云,状如勇士,从两边奔向初升的太阳,顿时大悟,立即跑回去,把所见景观作为创世纪之布局,绘成杰作。 凯库勒用“环形”表示苯分子结构;刻卜勒用“T2=D3”表示行星运动第三定律(T为行星公转周期,D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麦克斯韦用数学公式表示法拉第的电磁变化理论;马克思把“暴力”比作“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产婆”;毕加索用“鸽子”象征和平。所有这些都是用形象和符号间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人们建造纪念碑、纪念馆一类建筑,需要有“宏伟、庄严”之感,于是就在其高度、范围、色彩、造型等创意设计上动脑筋,以实现这种象征意义。又如,设计咖啡馆需要幽雅的格调,茶馆要有民族风格,音乐厅必须有艺术性,于是就通过具体造型、色彩、装饰等来表达这种种象征的意义。 4. 幻想类比这是在创意思维中用超现实的理想、梦幻或完美的事物类比创意对象的创意思维法。戈登就该法指出:“当问题在头脑中出现时,有效的做法是,想象最好的可能事物,即一个有帮助的世界,让最能满意的可能见解来引导最漂亮的可能解法。”

  古代的神话、故事、童话,多是不能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幻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利用幻想解决问题已成为现实。众所周知,著名科幻小说之父贝尔纳有非凡的想象力,是个幻想类比法的大师。100多年前还没有收音机,其小说中的人物却看上了电视;在莱特兄弟进行首次飞机试飞前55年,他塑造的人物已乘上直升飞机翱翔蓝天了;

  在他的小说中有霓虹灯、可移动的人行道、空调机、摩天大楼、坦克、电子操纵潜艇、导弹,在20世纪,这些东西都化为现实,但凡尔纳在1个多世纪前都从其笔端一一道出,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凡尔纳却充满了自信,他说过:“只要前人能做出科学的幻想,后人就能将它变成现实。”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家利用幻想类比机制较易,而科技工作者利用它则较难,因为后者常受“已知”世界秩序和形式逻辑的束缚,易屈服于传统思维习惯,闲置幻想羽翼。戈登认为科技工作者“应当而且必须给予自己和艺术家同样的自由。他必须恰当地想象关于问题的最好(幻想)解法,而暂时忽视由他的解法的结论所确定的定律。只有以这种方式他才能够构造出理想的图像。”

  爱因斯坦年轻时构思相对论问题时曾想:如果以光速追随一条光线运动,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条光线就会像一个在空间中振荡着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这正是一类幻想类比,打开了“相对论”的大门。科学中的“理想实验”,都包含着许多幻想类比因素。甚至,古今中外先进思想家关于人类社会种种“理想模式”的理想,也包含着许多幻想类比因素。

  5. 因果类比两个事物的各个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着同一种因果关系。因此,可根据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推测出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合成树脂中加入发泡剂,得到质轻。隔热和隔音性能良好的泡沫塑料,于是有人就用这种因果关系,在水泥中加入一种发泡剂,如果发明了既质轻又隔热、隔音的气泡混凝土。这种创意方法,就称为因果类比法。

  6..对称类比自然界和人造物中有许多事物或东西都有对称的特点。可以通过对称类比的关系进行创意,获得人工造物,例如,物理学家狄拉克从描述自由电子运动的方程中,得出正负对称的两个能量解。一个能量解对应着电子,那么另一个能量解对应着的是什么呢?人都知道电荷正负的对称性,狄拉克从对称类比中,提出了存在正电子的对称解,结果被实践证实了。

  7. 仿生类比人在创意、创造活动中,常将生物的某些特性运用到创意、创造上。

如仿鸟类展翅飞翔,造出了具有机翼的飞机;同样,发现了鸟类可直接腾空起飞,不需要跑道,又发明了直升飞机;当发现蜻蜒的翅膀能承受超过其自重好多倍的重量时,就采用仿生类比,试制出超轻的高强度材料,用于航空、航海、车辆,以及房屋建筑。

  8. 综合类比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复杂,但可以综合它们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例如,设计一架飞机,先做一个模型放在风洞中进行模拟飞行试验,就是综合了飞机飞行中的许多特征进行类比。同样,各领域的模拟试验,如船舶模型试验。大型机械设备的模拟试验等,都是综合类比。现在盛行的各种考试前的模拟考试也是这样,先出一张试卷,其中综合了将来正式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题型、覆盖面、题量和难度,以及考生可能出现的竞技心态,使考生对正式考试各种情景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准备的程度作出评价,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进一步应考的准备。

  综上所述可知,在8种类比中,直接类比是基础,它是生活中常见的类比,在这一基础上,向仿生、拟人、象征化方向发展,就是仿生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向对称、因果、综合方向发展,即是对称类比、因果类比、综合类比;最后,向理想、幻想、完善方向发展,就是幻想类比。这8种类比各有特点和侧重,在创意、创造活动中常常相互依存、补充、渗透和转化。

  类比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类比法在创意过程中所体现的一般审美因素,二是各种类比中体现的审美因素。

  1. 类比创意过程中的审美人类创造是最高意义上的美,哪里有创意、创造活动,哪里就有美。类比法参与创意、创造,也不例外。 《提喻法》一书分析了应用类比法过程中的心理审美愉快:“当发明的目标到达时,先于它。标志它和伴随它的是愉快的心理激动”。“某些人一再选择导致问题漂亮答案的思考路线。这些承认远在他们的直觉被证明正确以前就有一种愉快的感觉棗一种‘上道’的感觉。”总之,在类比过程中是愉快感把创意者引上了正道。这种快乐本质上是审美的。

  2. 类比法审美的个性反映在各种类比法之中类比中最基本的是直接类比。它往往出现在创意问题难以解决。理论出现缺口时,这时直接类比通过巧妙的形象过渡,使问题取得突破,缺口得到弥补。这本身就是一个臻美化过程。类比对象像一颗镶嵌在创造成果上的明珠,闪烁着特有的。充满形象的光辉。日本某印刷厂有个事务员对刀剑别有兴趣。

  一次他看到一个人用玻璃碴儿刮板上的油漆,钝了就再把玻璃敲碎,用新碴口继续刮。于是他想到当刀钝时也可把变钝的部分折下来,不必每次都修磨。就这样,他设计出不用磨的新型刀子。这里显示出类比的补美作用。

  拟人类比的审美因素更多、更鲜明。在这种类比中,人把自己的感觉、思想、感情移入到创意对象中,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物人合一。同时,人的生命和情趣也移到对象里,达到物人交融,从而使创意成果有更强的审美效果。

  艺术创造中的“移情”,是拟人类比的表现形式之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等等。

  花溅泪,鸟惊心,轻薄桃李,蜡烛惜别,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象征类比,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概念问题形象化,其审美作用非常鲜明。我国设计的纪念爱因斯的邮票中,爱因斯坦像的后上方有E=mC2字样,这一简洁的质能关系式,象征了爱因斯坦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这是一个出色的象征类比,非常富有诗意。从相对论到原子能技术,莫不与此绝妙公式密切相关。

  幻想类比用想象力编织完美的理想模型或形态,体现了人类的元与伦比的超越能力,因而充满了神奇的、激动人心的美感。

  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和综合类比也都有各自体现的审美因素,不再一一赘述。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的属性相同,从而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间接推理。由于两个比较对象常是个别事物,则类比推理被认为是个别到个别(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即X对象有a、b、c、d属性;X对象有a、b、c属性;则X对象也有d属性。

  这种推理,有形式上独特的美。在形式逻辑中有人把类比法并入归纳法,有人则把它归为演绎法。其实,它在本质上与归纳法、演绎法是不同的,更接近于臻美法(一般到一般)。二者在推理方式上有对称的优美,而且在结构上也很相似。 世界上的事物多得数不胜数,人是怎样抓住其中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的?正如弗格拉希指出的,我们对那些在时空上距我们无限遥远。并且似乎不可能在质上和量上进行比较的现象,进行富有成效的类比推理,“其根据是什么呢?形式逻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美学家李泽厚指出:“类比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心理功能,还未有充分的估计与研究。

  其实,所谓非逻辑演绎、非经验归纳的‘自由’创造的能力,与此密切相关。”“类比不简单是观念间的联系,它涉及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 形式逻辑只解决了已有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类比,但问题是两个类比对象不是预先给定的,需要在千差万别的事物中挑选,这显然是一个“选择”的过程:由大量想象组合和直觉判断构成的推理。下图形象他说明了这种推理过程:首先出现一个组合(想象)方案,被直觉判断否决了;再出现第二个组合方案,又被否决;然后出现第三种组合……依此类推,循环不断,直至出现一个肯定直觉,呈现一组美妙的类比。把两个东西联系起来,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把类比法全面、系统地应用在创意、创造过程,首推创造学家戈登创立的“比喻法”。

其后,又有多人对此法进行了革新、发展,提出了几种以“类比”为核心的新方法。

  1. 提喻法Synectics一词最早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将不同的看上去无关的因素联系起来。自1944年以来,以戈登为核心在波士顿郊外剑桥,成立了一个创造理论和方法开发小组,他们称之为synectics小组。戈登认为:“从心理上洞察和分析以前伟大发明家的创造过程,可以看出唯有类比和类比推理才是对创造开发最重要的观念。”Synectics法的核心是类比,故一般译为“提喻法”,也有的译为“综摄法”、“举隅法”、“集思法”或“群辨法”。  

  类比推理过程

  提喻法是一种以类比为核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的创意方法。

  (1)由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气质的人组成小组,相互启发,集体攻关。它的成员体现了跨学科,超领域,广泛交叉渗透与综合的特点,这是类比创意设计方法得以大显身手的重要源泉。例如有个小组的成员,就包括:一个心理学有兴趣的物理学家。一个电机工程师、一个对电子学有兴趣的人类学家、一个兼有工业工程基础的书画艺术家、一个有一些化学基础的雕塑家。

  (2)实施该法有两个重要思维出发点: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 同质异化,即变熟悉为陌生。对已有的各种事物,通过类比,从新的或陌生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使看惯的东西成为看不惯,把熟知的东西变为陌生的东西。电子计时笔的发明即是一例:电子表的功能主要是计时,而笔的长久在于书写。表面看来两者好像元关系,实际上却有潜在的联系。因为用笔写作时,往往会想到写了多长时间了,写到何时为止或何时开始写的,等等。创意者将两者长处综合在一起,将电子表装在笔杆中,电子计时笔就诞生了。诱饵捕鼠夹、“水泥肥料”的发明,也属于同质异化。前者把诱饵安上联结弹簧夹的挂钩、后者是水泥洒人酸性土壤而发明的。 异质同化,即变陌生为熟悉。亦即把给定的陌生东西与早已熟的东西进行比较,将陌生之物纳入一个可接受的模式中,从而转换成熟悉的东西。“人造血”的发明就是一例:

  一次老鼠掉进了氟化碳溶液中,但却没被淹死。这奇怪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经过分析,发现氟化碳能溶解和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与血液里的红血球能担负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的原理很相似。于是便利用氟化碳制成了“人造血。”

  (3)上述异质同化。同质异化的操作机制是类比。可以把这些机制看作是再生产的精神过程,以及激发。保持和继续创意过程进行的方法。这是提喻法的核心内容,在类比中要运用隐喻、想象。联想。潜意识等心理手段。

  (4)通过审美快感,对想象得到的各种类比作选择判断。戈登认为这种快乐愉悦选择基本上是审美的,如果有形式逻辑也是罕见的。

  由上述可见,类比机制是提喻法的灵魂。戈登把实施该法的全过程分为以下阶段给定问题一变陌生为熟悉一理解问题(分析、抓住要点)→类比(操作机制)→变熟悉为陌生→心理状态(卷人、超脱、迟延、思索等)→心理状态与问题相结合(最贴切的类比与已理解的问题作比较)→观点(得到新观点、新见解)→答案或深化研究的任务。

  2. 点、线记忆新结合的NM法这是中山正和创立的方法。他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记忆分为“点的记忆”和“线的记忆”。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积累起来的“点的记忆”,再重新组合,类比引导,连接成“线的记忆”,就会涌现出大量的新创意,做出新的创造。现在非常普及的洗衣机,就是运用NM法发明出来的。首先要把创意对象抽象化,即找出对象的本质或一些关键词。如洗衣机的“洗”。还有洗得清洁的“清洁”一词。使用可靠的“安全”一词等。其次从这些关键词中选出一个,如“洗”,围绕该词,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段,进行发散思维,来突破原有洗衣服的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列举各种各样的洗涤方法,如擦板搓洗、刷子刷洗、棒槌敲打、河中漂洗、流水冲洗等等,然后分析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的实质性的东西。在上述各法中,最本质的是通过加速水的流动,冲掉粘附在衣物上的污物。第三,是应用类比法,设想出可以加速水流动的各种机构(同样要用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泵、转盘甩水、喷嘴甩水、超声波发生器等。然后,根据价值观及现有技术条件等方面,作出可行性评价,从中选出最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

  如果按上述程序所获结果,不尽如意,可另选一个关键词,重复上述程序,另找新的设计方案,直至心满意足为止。

这种NM法,也可用于教育、文艺、管理等领域中。如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的方案优选等。

  3. 等价变换法这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一方或双方经过适当的思考,找出原来无关的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把两者的等价关系体系化。

  该法的创立者市川龟久指出:“创造性开发的生物学模式存在于凤蝶的成长过程之中。”他认为,在由幼虫变成蛹进而变成漂亮的蝴蝶的**过程中,存在着创造性开发的最完美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作为等价变换理论提出来。即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初期的外形被舍弃了,但是内容却进入了高级阶段,走进了新秩序之中,终于选择了新形态。创意、创造过程也完全相同,此时“新阶段的外形”等价变换为“新的形态”。等价变换法的程序要点如下: 提出问题→确定观点→抽出等价因素→广泛寻找等价因素特征的事物→选择较合适的一种→对这一种分解、扬弃,与其他新要素结合形成新事物→经检验后对不妥处通过反馈,调整修改,最后获得满意答案。

  一种锅炉最初开发的过程,就是采用了等价变换法。开发者的创意来自小学自然课本中学到的“血液循环”知识,他先画出锅炉的结构模型,再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将两者重叠在一起,他发现如下等价性:

  心脏→汽包;瓣膜→集水器;毛细血管→水包;动脉→降水管;静脉→水管群。 结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锅炉设计:在40度倾斜式水管群上下部分别安置汽、水包;

  水管群加热,大量蒸汽进入气包、压力上升;集水器利用气压将水吸入,通过降水管再进入水包,热效率提高了10%。在发明过程中,是将血液循环里动、静脉分工及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的功能,采用等价变换,联想到“水流与蒸汽循环”。


  臻美系列创意设计方法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人类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强烈的精神需求,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审美需要不仅日益强烈,还逐渐地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以至社会生活领域扩展。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产品或商品;如果不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不把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起来,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欢迎和接受。下表列举了15种产品包含的实用因素和审美因素的比重。当然这是一种统计数据,只是相对的,并且在不断变化。

  现代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人们对产品美的追求,并且适应社会美的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必须对创意美学进行深化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臻美系列创意设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关于设计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斯金和工艺美术家莫里斯。

  罗斯金曾在其讲演中强调,工业艺术、日用品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而这些艺术的基础是天赋、美和效用三位一体。莫里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产品要适用、多样、美观;劳动过程要舒适、惬意;把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使产品成为艺术作品的思想。他有一句名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后,德国一批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和工业设计师联合创立了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美掀起了工业艺术设计的浪潮,并日益向世界范围内扩展。 设计美学的任务包括:通过产品审美质量的提高来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的高尚情趣;为了提供在实物界创造美的条件,使人的智慧、创造性和技艺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发挥,因而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现代艺术设计源自英文“Design”,原有计划、设计、图样等含义。它在艺术作品中指构思、结构、情节、底稿等意义。著名美学家奥符相尼柯夫认为:“Design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使其职能的方面和审美的方面达到统一。”为了要创造实用和美观的相结合的产品,就必须将设计、工艺、制造、消费等过程统一于整体之中,“Design”正是组合大规模生产各个环节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要求生产的东西不仅是经济、耐用、实惠的实用品,而且是美观、新颖、宜人、能满足和提高审美情趣的艺术品,有和谐、完整、个性优美的结构和形式,能与产品的功能内容互相统一,使人在观赏、使用、接触它们时,产生舒畅抬悦的感受。为了达到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完美统一,造型设计必须符合美的形式原理和审美原则。

  1.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中心点、中心线、对称面,在形状、大小或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体、船、飞机的左右两边,在外观或视觉上都是对称的;均衡是不对称形态的一种平衡。对称与均衡是取得良好的视觉平衡的两种形式。 对称能给人以庄重、严肃、规整、条理、大方、稳定等美感,富有静态的美,条理之美;但只有对称,在人的心理上会产生单调、呆板的感受。

  均衡来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它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秩序,体现出活泼生动的条理美:轻巧、生动、富有变化、富有情趣,可以克服对称的单调、呆板等缺陷。

  2.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两个并列在一起的极不相同的东西的互相比较。可以形成对比的因素是很多的,诸如曲直、黑白、动静、隐现、厚薄、高低、大小、方圆、粗细、亮暗、虚实、红绿、刚柔、浓淡、轻重、远近、冷暖、横竖、正斜等。对比,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使造型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但是过分的对比,会产生刺眼、杂乱等感受。

  调和是对造型各种对比因素所作的协调处理,使产品造型中的对比因素互相接近或有中间的逐步过渡,从而能给人以协调、柔和的美感。

  对比和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对比使产品造型生动、个性鲜明,避免平淡无奇;调和则使造型柔和和亲切,避免生硬或杂乱。自然界就是一个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大世界,而人造的具有鲜明对比又有恰当的调和的环境,往往更富有动人的美感。

  3. 安定与轻巧 安定是指产品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视觉上的安全感,而轻巧则是指产品的体量小、质感轻,使用轻盈、灵活。

  安定与轻巧之间的关系,常常难以量化,往往要凭设计师的视觉感受。一般形体小、质轻的,要着重处理安定;而形体大、质重的,要着重处理轻巧。设计师要权衡两者的得失,根据产品的功能、材料和使用对象等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4.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有秩序、有规律的连续变化和运动。如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音调;自然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寒暑交替等,人的呼吸、走路和生活也是有节奏的,破坏正常节奏,就不利于健康,缺乏美感。节奏性越强,越具有条理美、秩序美。韵律则是指在节奏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内容和形式抑扬节度的有规律的变化统一。 “节奏”强调的是变化的规律性,而“韵律”显示的是变化,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或发展、前进、上升、跃进等活生生的态势和律动美。海浪、湖波,“一石击起千重浪”,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律动美,古典音乐、舞蹈也有强烈的律动美,即使今日,律动美仍是音乐。舞蹈的主要的美的形式。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应当借助节奏美与律动美,使造型形象化。生动化和规律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5. 尺度与比例尺度是指以一定的量表示和说明质的某种标准。一般他说,尺度都有一定的尺寸范围,各种产品的尺度是受人的体型。动作和使用要求所制约的,不能任意超越,并有特定的合理性,优良的设计都有着合理的尺度。例如一般居民楼的层高以不低于27米为宜,否则会有压抑感,房间面积越大,层高也应越高;建筑物的走廊宽度不应小于1米,这是两人相对而行便于通过的最小尺度;各种工业产品也有不同的尺度要求,普通坐椅椅面高45厘米左右,太高太低坐起来都不舒服。

  比例是指产品整体与局部或各个局部之间的尺度比例关系。任何美的产品,都必须具有适当的、正确的比例。比例美是规律美的一种形式。常见的比例有:黄金分割比例、相加级数比例、平方根矩形比例和整数比例等。黄金分割比例在造型艺术上具有根高的美学价值,世界上许多美妙的造型,都是依照该比例创意出来的,例如古希腊雅典女神庄、巴黎圣母院、巴黎铁塔、维纳斯女神和阿波罗太阳神的塑像等。相加级数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在形式美上具有相似的效果。正方形具有端正稳重的面貌,2长方形有稳健的气魄,3矩形则偏于俊俏之意。整数比例关系简单、渐变,给人以清晰条理、秩序井然之感,而且工艺性好,适合于现代大工业生产。应当指出,产品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良好的比例,是根据功能要求、技术条件、结构、材料、时代特征,再结合人对各种造型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爱好形成的。这些因素变化了,比例也就会变化。比如,豪华型或微型家用轿车,和一般轿车的尺度相比就有一定的变化。 6. 多样与统一多样、多采能体现出不同事物个性间的千差万别,以及丰富多姿,统一或一致则是多种事物共性的结合协调或整体。局部间的一律。单有多样或繁多易有杂乱无章、涣散无序之感,而仅仅有统一或一致又会觉得单调、死板、乏味。多样与统一相结合,才会给人以丰富多彩又极为和谐的美感。

  多样与统一或者说变化与统一,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往往得到极佳的体现,反映的常是总的美的形式,或在统一中求变化(大统一小变化),或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大变化小统一),总是给人以整体美。

  著名的苏州园林的布局,虽占地不多,但使人感到迂回曲折,错落有致,园中有园,山外有山,小中见大,做到了既丰富多样又谐和不乱。围墙的窗格,只用瓦片作素材,却构成了几十种不同的漏窗图案,远看不失整体感,近看又各不相同,在统一中求变化,做到“统而丰富,变而不乱”。

  产品形态的变化与统一,是对比与调和、节奏和韵律的体现。以呼应、协调、近似、重复等手法求得统一;以主从、对比、多样、韵律等手法求变化。在现代工业产品中,往往在变化中求统一居多,这是由产品的多功能、高效用和内部结构复杂性,决定了外观造型的丰富多样。

  7. 过渡与呼应在造型物两个相邻的形体、面或色彩之间,采用渐变的形式把两者联系起来,即是过渡,它可以取得和谐的造型效果(柔和亲切、和谐自然)。

  呼应,是在产品造型的对应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等),利用“形”、“色”、“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予以处理,以取得它们之间在线型、大小、色彩及质感等方面的一致性的艺术效果,所谓“遥相呼应”、“相互照应”等即在此理,以使整体造型取得和谐、均衡、统一等效果。 过渡与呼应,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完美的体现。

  8. 重点与一般工业产品的整体造型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结合而构成的。造型各部分的功能。结构方式。构形繁简以及所处地位各异。因此,在造型中应妥善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做到重点突出。轻重层次分明。例如运用形态。线型。大小。

色彩。材质以及装饰的恰当的对比突出主体,又有副体。附件相衬托,犹如“红花配绿叶”,别有一番美感,令人心旷神抬。

  总之,当人的视觉感知到一件产品时,首先是判断色彩和形态的美或丑(形式上的感受),进而又经联想等心理过程上升到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好感。诸如庄重、威严、肃穆、高贵、雅致、豪华、秀丽、质朴、前进、发展、生命、古朴、敦厚、活泼、强壮、流畅、挺拔等美好的感觉;有时,不良的造型也会产生单薄、轻浮、低俗、笨重、单调、呆板、杂乱、沉闷、病态等不悦的感受。这些感觉,都是联想的结果。这种联想是经过人的思维活动得到的,是一种更深一层次的美感。

  人类科学创造活动,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1926年沃勒斯提出了著名的“准备一孕育一豁朗一证实”四阶段说。近年来,国内外又出现许多创意创造阶段划分的新提法。

  其中,我国生物学家杨纪珂从一个更为广泛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四阶段说,对臻美法的探讨颇有启示。

  新的四阶段包括:实践(S)→归纳(G)→理想(L)→演绎(Y)。人的科学认识就是这四个阶段的循环,并作螺旋式上升,故称为SGLY循环。在归纳和演绎两阶段之间,有一个“理想”阶段。杨纪珂认为“理想”主要是指创立的模型或假说。他还指出某些阶段所应用的主要方法。例如,实践阶段有观察法、实验法等,归纳阶段有归纳法,演绎段有演绎法,但没有说明理想阶段的方法。

  实际上,既然存在“理想”阶段,也就必有到达“理想”的方法。这个方法在归纳法和演绎法之间,是由归纳法向演绎法过渡的中介。那么,这个中介法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中介法不会是其前的归纳法。归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正如列宁指出过的,它“所得到的最简单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此时,为了构成一个较完美的理想假说,就需要添加一些假定的成分,这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想象,组构一个简单而和谐的理论框架。所以,爱因斯坦指出:“要走向理论的建立,当然不存什么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构造性的尝试去摸索。”这“构造性的尝试”恰是该中介法的重要特征,就像皮萨列夫所描绘的那样,“跑到前面去,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

  对和谐而简洁的理想假说的组构,就是从整体上对未来理论雏形的“塑造”。例如,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在他之前,已有关于元素周期的“三素组”、“八音律”等理论,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拘泥于已有的元素,即简单的归纳法整理。而门氏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把体系的协调性放在首位,不受当时发现元素的数量局限。他曾用玩纸牌的方法,制作了“元素卡片”,反复排列组合,寻求简谐的元素周期表,甚至在梦中也在进行。他冥思苦想,以实现理想体系的追求。正是这种从整体协调着眼对完美的追求,使他超越了事实不甚充足的局限,大胆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四个元素的存在,这就是后来被发现的镓、钪、锗、钋。

  又如:物理领域桨夸克的预言。科学家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原理研究中发现:轻子共有四种,夸克有三种,如下表所示。许温特在追术粲夸克提出的重要理由时说:“起先,根据轻子和夸克之间可能有深刻的联系的想法,从审美的角度支持这种建议。因为已知有四种轻子,所以认为如果也有四种夸克,那未,基本粒子谱就会漂亮得多。轻子成对地出现,电子(e)跟一种中微子(ve)相关联,而u子跟另一种中微子(vu)相关联,u和d夸克形成相似的一对,但S夸克却没有伙伴,于是设计一个新的夸克来填补这个真空。”

  再如,生物学中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在谈到一次构想时说:“我的手指冻得没法写字,只能蜷缩在炉火边,胡思乱想,想到一些DNA链怎样美妙地倦缩起来,而且可能以很科学的方式排列起来。”又有一次,他说:“我在户外欣赏番红花,至少还希望出现一种美妙的基本排列。”“有时,在刹那之间,我会发生恐惧,生怕这种想法太巧妙,可能有错误。”当初模型似乎有不符合事实之处,两位发现者便互相告慰说:“如此美妙的结构一定存在。”这个模型体现了科学意义上的美和真的统一,从而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有新篇章。

  上述事例表明,科学家在理想阶段创造假说或模型时,不仅包括想象力的高度发挥,也包括对科学美的热烈追求。科学美有以下特定的含义和标准。

  1. 和谐。彭加勒说:“我所指的是一种内在的美,它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能为纯粹的理智所领会。可以说,正是这种内在美给了满足我们感官的五彩缤纷美景的骨架,没有这一支持,这种易逝如梦的美景将是不完善的。”科学美不同于自然界中的形象和景致之美,而是一种内在的以“和谐”方式表示的美。在“和谐”这一概念中,“对称”扮演着重要的角角。例如,门捷列夫周期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极对称协调的,各行各列,上下左右,联系十分巧妙,像有节奏感的花边图案一样,构成一个和谐美满的整体,中间缺一个元素也不行。 2. 简单。罗森在评价爱因斯坦时指出:“在构造一种理论时,他采用的方法与艺术家所用的方法具有某种共同性;他的目的在于求得简单性和美。”狄德罗也曾说过:“所谓美的解答,是指一困难复杂问题的简易回答。”

  例如,核内电子的运动,宇宙星系的旋转,腾空飞离的火箭,自天而降的陨星,潮汐涨落,季节更迭……凡此种种,无限宇宙之中的无数种运动,都浓缩成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F=gm1m2r2这一简洁公式使人感到清晰透彻的简洁美,它犹如指挥家手中的一根“魔棒”,协调着千万种音响。

  3. 新奇。评论家爱迪生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着某种奇异。”

  “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它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

  总之,所谓科学美,通常以科学理论的和谐。简洁。新奇为其重要标志。为了突出这些特点,科学家常用“雅致”一词来表达。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理想阶段中科学家对理想和美的追求。因此,可以把这阶段所用的中介方法称为臻美法。 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哲学家凯德洛夫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脱离直觉。”

  1. 臻美推理棗想象和直觉的矛盾运动如前所述,想象的本质是“组合”,而直觉是对一些组合的选择判断。把这些组合和判断的矛盾运动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臻美推理运动,如下图所示。这个过程是这样:先出现一种想象组合方案,接着被直觉否决了;再出现第二种组合方案,又被直觉否决;又出现第三组合……依此类推,循环重复,直至出现一个理想方案或最优方案,恰是所追求的,一种强烈的美感透进心扉,出现了灵感或顿悟状态。所以,可以说,灵感是想象和直党的矛盾达到高度统一。


  类比推理过程

  由图可见,臻美推理不是连续的。所谓推理是指诸判断之间有联系。有规则的矛盾运动。传统的形式逻辑讲的推理,是判断之间依次的线性运动,可称为线性推理。而臻美推理有许多直觉判断,组成有规则的推理运动,但是,是非线性的,可称为非线性推理。

  因此,臻美推理是在艺术、科学等各种创意、创造活动中,通过想象和直党的矛盾运动而达到的,从整体上推断出理想结果的思维过程。它在本质上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其基本结构是由想象、直觉、灵感、美感这些在美学上常用的范畴组成的,故称为臻美推理。通俗他讲,臻美推理就是以达到尽善尽美为焦点的思维运动。

  2. 臻美推理——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形式推理大体有两种: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和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法的继续、补充和完善就是臻美法。

  既然归纳法是个别到一般。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则作为中介的臻美法就应当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确切地说,是由“有缺陷、不完美(不雅致)的一般”到“理想的、完美的一般”。正如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指出的:“非常经常的是,我们需要借助想象或直觉的行为(这种行为就其本身不是完全合理的),由一种推理过渡到另一种推理。”推理方式及其关系见右上图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这种提法,在逻辑学中很少提及。哲学家F培根曾指出过这种推理是有意义的。哲学家弗格拉希认为两个“一般”之间的推理,是从“一般到更高级一般”,或者说是从“小一般”到“大一般”的推理,他举例说,从伽里略定律到牛顿定律,就体现了从一般到更高一般的推理。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奇指出:“有意识的稳健而彻底的逻辑改革运动,只有在美学中才能找到基础或出发点。”臻美推理的提出,可以说是这样的逻辑改革。

  以臻美为核心的创意方法很多,下面只列举其中几种予以简述。

  1. 补美法这是刘仲林在1980年提出的。简言之,补美法就是创意思维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对尚不完美的对象进行加工、修改、完善,以至重建、重构的创意方法。根据补美的范围、深度不同,补美可分为以下三类。

  (1)添补法:该法是为对象增添某种成分,使其达到美的协调。例如,派克在沃特曼钢笔基础上,将直杆笔型改变为流线型,既美观又合时潮,因此它不胫而走,风靡了全世界

  (2)全补法:对原对象进行彻底改革,全面更新,是一种重构、重建式的整体补美。

  物理学家弗因曼谈到牛顿力学体系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体系时说:“你不能把一个完美的理论修改成不完美,于是只好去建另一完美理论。”

又如电子琴的发明。电子琴构造精巧、体积小、可模仿多种乐器,功能多,音域广。它的出现,是乐器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全新、全补性,带来了音乐发展的新潮流。

  (3)特补法:即特别巧妙的补美方法,它以巧制胜,妙趣横生。

  例如:一位雕刻家把一块有暇之玉雕刻成一个投铅球的运动员,让瑕点刚好成为一个铅球。这种巧妙的构思,使有瑕之玉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种利用天然形态,巧夺天工的艺术,即属特补法。我国根雕艺术,将奇形怪状的树根,雕刻造型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个个充满了“特补”的妙趣。

  2. 求奇法这是以追求奇美为核心的创意方法。其要点如下:

(1)大胆运用好奇心,进行超越常规的奇特联想,构思出令人“惊讶”的妙想,可利用“头脑风暴法”等增加奇想的数量。

(2)对大量奇特想法进行审美筛选,然后按美的规律进行优选。在筛选过程中,还可进一步联想和补美。

(3)对符合奇美尺度的设想做形式逻辑的选择和细加工,使其逻辑严密化,并符合现实客观要求,如经济。实用。合乎潮流等。

(4)在上述基础上,再作审美加工,使设想更加完善,达到审美标准、逻辑标准和实践标准的“三统一”。

  在实际创意过程中,上述四步是相互作用。不断反馈,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寻找到最优的奇美效果。

  这里以金属板锁设计为例。该锁有一个假钥匙孔、一句“注意有电”的字。当盗贼要用作案工具插入锁孔时,就会发现无孔可人;愤然要采用其他办法时,就会发现“注意有电”,从而无计可施。这块金属板锁自始至终都是骗术,但却收到了奇异,完美的效果。 3. 缺点列举法该法是通过对事物或对象的缺陷一一列举,从而找出改革或创意方案,使之更臻完美的创意方法。

  例如,一位台湾记者曾对传统的雨伞列举了一系列缺陷,诸如:遇大风会“开花”(变形);遮挡前面视线;易忘带回家;伞头会刺伤人;太长;体积太大;占据一只手,不能提东西;坐公共汽车雨水易湿别人;回家还要撑开晾开;伞骨会生锈;颜色单调;约会时不够宽,遮不住两个人;伞布透水;伞骨易折断;途中天晴收藏携带不便;不能充作阳伞;撑开锁孔常出故障;与同事间常常拿错,不易识别。

  针对这些缺点,市场上开发了五花八门的伞。诸如:折叠收藏两节式的;伞布防水的;帽子型的;伞布为透明尼龙的;伞布图案美观的;伞头圆型的;伞头附集水器的;晴雨两用式的;伞布可换的;伞布椭圆形的,适合两人用的(情侣伞);手柄可转动、内附电筒的;手柄内装收音机的;重量轻的;外加伞套可收藏放人衣袋或提包的;伞骨不生锈的等等。

  该法既可个人用,也可集体用。后者可开个缺点列举会,由5-10参加,事先选好改革议题,会上纷纷列举对象的各种缺点,愈多愈好,要“吹毛求疵”,一一记在卡片上,然后从中制订出可行的臻美改革方案。

  4. 希望点列举法该法就是对刨意对象提出一系列希望,愈多愈好,愈新奇愈好,经过归纳,找出最优希望点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该法不像缺点列举法受原物的束缚,想象自由空间大,臻美标准高,是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创意方法。

  例如,对服装可提出各种“希望点”,诸如:没有纽扣,冬暖夏凉,免洗免烫,可变花色,两面可穿,可变式样,重量特轻,肥瘦皆宜,可做提包,晴雨两用,夜里发光,可做食品等。

  其他创意设计方法

  前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四种系列创意设计方法。这些是当今主要的创意设计方法,但不能涵盖全部方法。本节将介绍其他几种较重要的创意方法,比如变异系列创意设计方法。模仿创意设计方法等。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说,当解决某个问题处处碰壁、没有办法可想时,就要改变一下形态、结构、质地、颜色、音响、气味等等,或者改变方式方法,变换顺序,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意外的创意效果。

  1. 改变形态比如最初轿车外形如马车,阻力大,跑不快。人们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变为流线型,就显著地提高了车速。

  2. 改变结构普通滑动轴承,摩擦磨损大,只能用于低速;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发明了滚动轴承后,摩擦磨损显著减小,转速显著提高;但是超高速时,滚动轴承寿命下降,又有噪声,于是再改变结构,发明了流体动压润滑轴承等,更宜于高速或超高速。

  组合类产品,如组合家具、组合音响等,都是改变产品结构的创意,不但便于拆卸、运输,也便于使用者组成多种形态。折叠类结构,也是改变产品结构的一种方式,可以缩小体积,少占空间,也给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便于运输或携带等)。如折伞、折叠床、折叠书架、折叠自行车、折叠手推车等。

  3. 缩减、缩小比如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而现在的微型计算机一般可以放在办公桌上;袖珍型电脑就更小,可以放在小的手提包内。同样,为了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袖珍式产品越来越多,其特点就是产品的小型化、微型化。例如,旅行用品盒,小盒内装有小型牙膏,小型肥皂、接柄牙刷、面霜、镜子、针线包等,袖珍类收音机、收录机、随身听、电视机、电话机、缝纫机等,都是方便人们生活的精心创意。 广义的缩减不仅表现在产品的重量或尺寸的缩小,而且还表现在内容的浓缩、结构的简化、重量的减轻,以及种种类似的删减、汰略等,如长篇巨著的节缩、硕大的工具书(《辞海》、《辞源》、大百科全书等)的袖珍本、缩印本。

  4. 放大、增加从扩大、延长、加粗、迭加、附加等角度扩展想象思维,也是变异的一种简便方法。有个杂志出版人自问:“如果扩大杂志版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他自然得到“可以容纳更多照片、插图和文字”的结论。显然这使版面更活、更美、信息更多、内容更丰富、更受读者欢迎,结果每期发行量由05万册发展到100万册。

  钢笔加粗,可写出粗大字体,在许多需醒目处(运输包装、简易广告等)采用,被称为“魔术墨水笔”。

  以“延伸长度”为目标而获得成功的保·摩尔的长枝卷烟(比普通卷烟长1/5),深受绅士和时髦青年的青睐。

  家用彩电屏幕的放大,使图像、音响等效果更丰富,早年的14英寸彩电市场上已悄然不见,代之的是25英寸、29英寸彩电。

  这一类思路还包括增多、加强、增高、加宽、变松、加厚、加点时间、增多次数、加点价值等。

  5. 改变色彩、味道、声响这是利用变异促进创意的又一条广阔思路。

  20世纪50年代台式风扇都是清一色的黑色,后来有人改为蓝色,打开新的销路。人们猛然醒悟,原来台扇还可以是别的色彩,现在的台扇色彩更加多样化了。现代各种日用品的包装都多彩化了。

  改变音响呢?以前的闹钟,响起来噪人心烦,现在改用音乐闹钟,就美妙耐听多了。

  于是“音乐门铃”、“音乐电话”等也时兴起来。

  改变味道呢?肥皂加入香料,气味变得多种多样,有檀香味、有薄荷香味、有椰子香味等,沁人心肺。

  这一类创意思路还包括改变触觉、温湿度、粗细度、对比度……

  6. 重排、颠倒、调序这是一种重新组合的创意思路,常常效果极好。

  我国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重排创意成功的一例。战国时田忌将军与齐威王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由于田忌的马不如齐威王的,他连输三局。这时,孙膑向他献策:下次赛马时,宁可先输一局,先让下等马同威王上等马比;然后拿上等马与威王中等马比,中等马与威王下等马比。田忌接受了孙的计谋,果然以2:1获胜。

  飞机问世初期,螺旋桨置于机头,后来装到了机顶,发明了直升飞机。这也说明了重排创意可以产生新的发明。商店柜台的重新排列、营业时间的合理调整、电视节目的顺序调换、机器布局的变换……都会给人以新颖之感。 作家写小说、戏剧、影视脚本等,常常要变换顺序,除顺叙外,还有倒叙、插叙、补叙等。

  7. 改造、改进对原有产品进行局部改进和改造,具有投资少(包括资金、时间、精力等)、见效快等特点。例如台式拔盘电话机改造为台式键盘电话机;电视机面板的改型;旋钮、按键等型式、排列的变化等。

  小说家创作小说,其故事情节往往来源于已经得到验证的历史情节或现实情节,但是又都经过他们想象的改造工。大仲马创作的小说《基督山伯爵》,是来自警察局档案里一个毫无政治色彩的盗窃案件,经过他的改造,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政治历史背景的巨著;至于我国的几部享誉世界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都有相应的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但是没有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等大手笔的改造,也决不会成为流传古今中外的杰作。

  莎士比亚的剧作,都是从历史故事或传说改编成功的。如《哈姆雷特》就是选用丹麦的一个传说,但他没有照搬原意,在创意中他构思了许多绝妙的情景,使一个平淡的传说变成为一部卓越的历史的悲剧。他的其他著名剧作,大体都是这样。

  至于影视作品,多是小说、剧作的改编,更是改造、改进类创意的妙用。

  8. 移植、取代拉链的移植技术,很能说明移植创意法的妙用。最早发明拉链的是发明家贾德森,起初是作为鞋的紧固件而设计的,由于它的独特性而获得了专利。拉链具有便于“开、合”功能,经过90来年的发展,拉链技术被移植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衣、裤、裙、帽、睡袋、笔盒、公文包、枕套、沙发垫、钱包和笔记本……

  这项技术已经从它诞生、发展的鞋帽、服装行业逐渐移植到其他各行各业。

  拉链技术被移植于医疗手术中,发明了“皮肤拉链缝合术”等,用于食品工业中,发明了“拉链式香肠保鲜技术。”

  科学家贝弗里奇指出:“移植法是科学研究中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应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创意者,应当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在创意中,取代、替换法也很有用。有许多富有价值的设想是在研究某件成品的替代品中产生的。比如早餐牛奶一直用玻璃瓶包装,容易打破,回收也很费事;后来改用塑料瓶,重量轻、不怕摔,但多次复用不易洗净,且易老化;最近改用软塑料代包装,一次使用,免去周转,干净卫生,深受欢迎。

  我国谭宝琴创造的树脂画,也是运用替代这一创意方法,对传统漆画所作的一种突破。传统漆画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价昂。而树脂画省工省时,还有耐高温、不怕灰尘、耐腐蚀、强度高、不变形、可擦洗等优点,既可作成小型装饰画,也可拼装成大型壁画,可为美化人的生活带来新的情趣。 “以假乱真,”从正面意义上说,也就是替代创法。莫伯桑曾以此构思,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在生活中,常见的镀金项链、镀金手表、镀金笔等等,可以说,替代创意品处处可见。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成就是举世闻名的。他的不朽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他是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成果,集古典派之大成,从而创造出来的。尤其是《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欢乐颂》的合唱,则是模仿法国作曲家卡比尼创作歌曲的完美结晶,表现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思想模仿。贝多芬对卢梭的法国共和思想非常憧憬与向往,在这《第九交响乐》中有充分地体现。

  其次是音乐风格模仿。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乐》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与卡比尼风格相近的法国音乐家缪尔的作品,并将他们的风格掺人到他的杰作之中。

  第三是方法模仿。他在《欢乐颂》的合唱中,模仿了卡比尼和缪尔的技术。

  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这种例子并不罕见。现代著名画家毕加素,以独创。突变而著称于世,是美术中许多领域的开拓者。但是从他的早期绘画中,仍能发现,他是从模仿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等起步的。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潇洒、豪放,布局疏密相间,恰到好处,在现代书法作品中别具一格。但从他的书法作品中,仍能看到郑板桥风格和方法的影子,他是模仿郑的风格,再根据自己的伟人气质挥洒出来的。同样,从郭沫若的书法中,也可以看到柳体的构架和颜体的风韵。

  由此可见,模仿创造在人类创意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创造和继承相结合。创意从模仿始,最后突破模仿进入独创。这是一个铁律。 人类的很多产品,从最原始的简单人造产品到手工艺制品,再到现代工业产品;从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大量都是从模仿自然。模仿人的自身开始,然后不断改造变异。“脱胎换骨”,精益求精。模仿创意方法,一般可分下列各类。

  1. 功能模仿交通工具是模仿动物和人的行走,各种机械手是模仿人的上肢和手,电脑是模仿人脑,机器人则模仿整个人。

  2. 原理模仿这就是通过模仿他物的机制原理来创造另一新事物的方法。如能开能合的菜罩,就是通过原理模仿创意成功的。既能挡苍蝇,又能通风防馊,还能耐久,且便于收合和洗涤。人们几经琢磨,从竹子、铁丝、塑料和尼龙丝等材料中选出了尼龙丝作原料。如何解决收合呢?突然想到了伞,于是,灵活地模仿制伞原理,制成了启闭式尼龙菜罩,投入市场,颇受欢迎。

  3. 结构形态模仿它是模仿他物结构形态创造新事物的创意方法。一位有心者到饭店吃饭,看到盛筷子的容器特别脏,人们用手摸筷子,很不卫生,他决心对筷子箱来个革新。左思右想,搞了几个创意方案都不理想。突然他想到曾有一个20世纪50年代的提烟盒,每提一次就出来一支烟,凭记忆的提烟盒的机制,也构思出了清洁筷子箱,把筷子放在封闭盒子里,需要时,提一次就出一双筷子,即方便又卫生。

  4. 色彩模仿这是通过模仿色彩进行创意的方法。比如迷彩军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黄绿斑斑的色彩,这是典型的色彩模仿制品。设计人员考虑军服要有充分隐蔽的功能,就模仿*、树和土地错综交叉和混合的色彩,构思出了现代军服的这种迷彩面料。

  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创作的《流浪的犹太人》,是不朽的杰作。罗丹在其《回忆录》里描述了这件杰作的诞生:“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画成的,或者是为什么要去画他。”

  事实上,应该是他潜意识的行为,也可以说他是在灵感的驱动下的信手描画之作。像这类事情,各类名家都有过。音乐家柏辽兹替《王月五日》谱曲时,对尾句“可怜的士兵,我终于要见法兰西”,总想不出合适的乐调来传输这个叠句的情思。两年后,在罗马,有一次他偶然失足落在河中,幸好遇救而免一死;当他从河里爬上岸时,随口唱了一曲乐调,这正是他两年前搜索枯肠也无法谱出的曲调。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分析起来,可能是他在落入河中后,其潜意识里重现了他想象中的“可怜的士兵,我终于要见法兰西”的环境,在直觉的反馈中灵感降临,使他唱出了两年欲唱出的曲调。或者说,他的左右脑的思路接通了,产生出奇妙的灵感。 灵感是在久思不得其解,偶然触景生情下的一种顿悟。古往今来,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文学艺术的传世之作,都与灵感有关。科学家的“顿悟”、文学艺术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奇谋”、思想家的“豁然贯通”等等,都凝聚着灵感思维的奇功。灵感法的妙用,大致有以下各种。

  1. 追捕热线法 “热线”是指显意识孕育成熟了的、并和潜意识相沟通的一种思路。

  这种“热线”一旦闪现,就要紧迫不舍,把思维活动推向高潮,向纵深发展,直到获得创意的成果。就像斯特劳斯写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那样,或者像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那样,一鼓作气,直至成功。 2. 暗示右脑法 孕育灵感的潜意识主要居于右脑。经常用“暗示法”启示潜意识,可使显意识活动停止时,潜意识活动更为活跃。比如训练左手、左脚的运动等,抑制左脑显意识活动,就可为右脑潜意识活跃提供机会。

  3. 寻求诱因法 “诱因”,就是诱导灵感发生的信息。灵感的迸发几乎都要通过某一偶然事件作为“导火线”,刺激大脑,引起相关联想,然后才能闪现。只有找到了“诱因”,才能达到灵感的“一触即发”。伦琴发现X射线,就是从高压真空管造成的荧光现象上得到的。诱发灵感的各种方法很多,如自由的想象,科学的幻想,发散式的想象,大胆的怀疑,多向的反思,偶遇的现象等。

  4. 搁置问题法 如果问题久思不得其解时,就需要“暂时”搁置起来,去研究其他问题,或者换一种环境,或者消闲放松一下。爱因斯坦的那个“奥林匹克科学院”,就是采用“搁置问题法”进行业余研究的,这使他受益颇丰。

  5.西托梦境法在西托状态(一个人身心进入似睡非醒状态时,脑电图显示出一系列长长的西托波,即脑电波)中做梦,常常会迸发出创意的灵感。笛卡儿在一个极生动的梦中想到数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牛顿经常梦中解决问题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得益于探新和独创智慧的闪光。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灵感法。 假想法正是一种可以冲破人们习惯性思考的好方法,它可使人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开拓创新设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比如,人们希望茶杯在冬天能保暖,在夏天隔热,就发明了保温杯;人们希望有一种能在暗处书写的笔,就发明了内装一节5号电池,既可照明、又可书写的“光笔”。夜光表、望远镜等的诞生,都是假想法的成功。

  在世界上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时候,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预言社会主义国家一定会在帝国主义薄弱的环境中诞生,并亲自把这种创意化为行动,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名著《第三次浪潮》、《大趋势》和《未来的激荡》等,都是运用假想创意法,为人类描绘了未来的远景图画。

  总之,假想创意方法可使人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观察到新的光芒,帮助人超越现有的种种屏障造成的习惯意识,展开思维的自由飞翔,取得神往的种种新颖的创意。

  世界上的事物万紫千红,异彩纷呈,创意思维与设计的方法也必然无穷无尽。本章归纳的创意设计系列方法,不可能是完整无缺的。中国有一句古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重要的是追求,不断地探索创新。



outwindow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0.0
发贴:105
#22001/12/4 14:36:22
如果能配上图片就好了!



牛仔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0.0
发贴:12
#32001/12/4 14:40:18
有收获,创意是知识的积累
老兄,从哪里转来的,能说一下 吗?



shadoweye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152
#42001/12/4 14:45:30
牛仔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有收获,创意是知识的积累
老兄,从哪里转来的,能说一下 吗?


福特小派喽(www.51color.net)
好象是在给人家打广告呀。呵呵。



小小设计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3
金币:12.0
发贴:1212
#52001/12/4 22:53:09
谢了兄弟!我收下了!



shadoweye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152
#62001/12/5 13:33:38
小小设计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谢了兄弟!我收下了!



呵呵。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妈妈说)



数码龙三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2.0
发贴:211
#72001/12/7 21:38:25
不错!收益非浅!谢了!



小小设计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3
金币:12.0
发贴:1212
#82001/12/10 1:49:37
我想有好的创意,但也要有好的表现手法!会说不会做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