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www.shw.cn/ 教程
色彩原理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色彩组成:1、基本色:
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 解的色环和色论的重要方面,也许不会被我们中的网页设计者们能够充 分欣赏。缺少多这方面的了解,你将会把事情搞乱。
2、三原色:
从定义上讲,三原色是能够按照一些数量规定合成其他任何一种颜 色的基色。为了确定三原色,你必须首先确切明确哪一种颜色是你正在 使用的中间色。在上小学时,你可能就知道了三原色:红、黄、蓝,并 且你现在用于展示的,仍然是红、黄、蓝三原色。但是如果你有喷墨打 印机的话,花点时间把它的盖子打开,看看它的墨盒。你能看到红、黄、 蓝吗?不能!你可能看到的是四种墨色:蓝绿(青)色、红紫(洋红) 色、黄色和黑色。颜色的不同是由于你的电脑用的是正色,而你的打印 机用的是负色。显示器发出的是彩色光,而纸上的墨则吸收灯光发出的 颜色。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超出了本文要探讨的范围。 除了发射与吸收光的不同之外,本文涉及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正色和 负色模式,出于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们仅探讨着正色模式的三原色:红、 绿、蓝。
3、近似色:
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 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 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4、补充色: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 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你正在组 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5、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 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6、组色:
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主 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上面所讲 的基色和次色组可以被称作两组组色。
7、暖色: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 予温暖、舒适和活力,它们也产生了一种色彩向浏览者显示或移动,并 从页面中突出出来的可视化效果。
8、冷色:
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譬如蓝色、青色和绿色。这些颜色将对色彩 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它们看起来有一种从浏览者身上收回来的效果, 于是它们用作页面的背景比较好。 需要注明的是,你将发现在不同的书中,这些颜色组合有不同的名 称。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些基本原则,它们将对你的网页设计是十分 有益的。
色彩对比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 对比的两色, 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 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 当对比的两色, 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 对比的效果越明显, 两色越接近补色, 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 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 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 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 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 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 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 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色彩象征各种色彩的象征:
红色 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橙色 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黄色 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
黄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
绿色 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蓝色 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紫色 优雅、高贵、魅力、自傲、轻率……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白色 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灰色 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忧郁、消极……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於 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黑色 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褐色
在商业设计上,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引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色彩的特殊技法1、刀刮法:
用一般削铅笔的小刀在着色的先后刮划,是破坏纸面而造成特殊效果的一种方法。
着色之前先在画纸上用小刀或轻或重、或宽或窄地刮毛,以破坏部分纸面,着色之后出现较周围颜色重一点的形象。这是因刮毛之处吸色能力强,所以变重了些。它表现虚远的模糊形象或隐约可辨的细节效果较好。
着色过程中进行刀刮,水多时会产生重的刀痕,水少时浮色被刮掉又会产生较亮的刀痕,处理有关细节可用此法。另外在颜色完全干透之后,用刀刮出白纸,或轻巧断续地刮,以表现逆光时的亮线、亮点或较小的亮面、闪动的光点和冬天飘落的雪花等,虚虚实实,自然有趣。
2、 蜡笔法:
用蜡笔或油画棒,着色前涂在有关部分。着色时尽可大胆运笔,涂蜡之处自然空出。用以描绘稀疏的树叶、夜晚的灯光、繁杂的人群等都比较得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吸洗法:
使用吸水纸(过滤纸或生宣纸)趁着色末干吸去颜色。根据效果需要,吸的轻重、大小可灵活掌握,也可吸去颜色之后再敷淡彩。用海绵或挤去水分的画笔吸洗画面某些部分,也别具味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4、 喷水法:
有时在毛毛细雨的天气下画风景写生,画面颜色被细雨淋湿,出现一种天趣,引人入胜。有时在着色前先喷水,有时在颜色末干时喷水。喷水壶要选用喷射雾状的才好,水点过大容易破坏画面效果。
5、 撒盐法:
颜色末干时撒上细盐粒,干后出现象雪花般的肌理趣味。撒盐时,应视画面的干湿程度,过晚会失去作用。盐粒在画面上要撒得疏密有致随便乱撒,会前功尽弃。
6、 对印法:
在玻璃板或有塑料涂面的光滑纸上,先画出大体颜色,然后把画纸覆上,象印木刻一样,画面粘印出优美的纹理,颇得天趣。此种效果用细纹水彩纸容易见效,以对印为主,稍作加工即可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水彩画。有的局部使用对印方法,大部分仍然靠画笔完全。
7、 油渍法:
水与油不易溶合,利用这一特性,着色时蘸一点松节油,会出现斑烂的油渍效果,使平凡的色块增加变化,也是颇具天趣的。
色彩感觉的培养 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同样如此。
从美学角度来看,描绘静物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物品审美需求的反映。静物画题材非常富于绘画性,有着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又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色彩静物写生就可以被视为色彩训练最基本的手段,学生们可以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较长时间进行深入的写生练习,从容地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中的变化。还可以根据绘画者自身的要求和需要,任意选择对象并随意组合相应的静物内容和主题,从而组织出一个从造型到色彩都符合练习要4求的画面。所以水粉静物写生常作为各类美术院校或专业入学考试(色彩科目)的主要内容,并被列为绘画基础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之一。
既然是水粉静物写生,必不可少地还要结合技法的运用来谈。事实上,水粉静物写生的技法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上篇所谈到的,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塑造手段,又可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还可以将两种方法兼容并用,这就形成了水粉画在表现色彩时所具有的优势。它为人们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较为灵活和便利的条件。水粉画又有其特殊的问题,如容易出现的脏、灰、粉、生等毛病,对初学者,甚至对有了一些作画经验的人,都是很难解决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技法问题,同时也有观察方法的问题,然而主要问题多是由于作者对客观对象所产生的色彩现象缺乏一定的理解。比如,把一块很漂亮的颜色,放到一幅和谐的色彩画中去,也可能会显得脏。一块在这幅画中看起来似乎很暗很脏的颜色,放到另一幅画中却显得十分漂亮。这个例子,稍有绘画经验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关键问题就在于需要我们要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
那么,什么是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呢?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规律。
如在我们的静物写生中,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描绘出来的苹果,由于过多地注重条件色对其固有色的影响,使本来颜色很鲜艳的苹果,画出来后给人的感觉很脏很烂。还有在描绘物体时只注意了其固有色,忽视了条件色对它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此物体不是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物体。以上两例所描绘出来的物体都给人以不典型、不生动的感觉,原因多在于缺少用色彩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会真切,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免于被动地模仿对象的颜色,而是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进行描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画是画关系,而不是画东西。在静物写生中还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些质感特殊的物体,如瓷器、金属制品,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有时与被反映的物体的颜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还有一些如陶制品、木制品类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敏感程度很弱,有时很难辨出其受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反射能力极强的物体要找出其固有色的因素,反射光色能力弱的物体寻找出其光源色及环境色的成分。
总之,要求我们对待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只靠感觉作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靠感觉作画有时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只限于写生,离开了具体对象你将束手无策。此外,单凭感觉作画常不能排除不必要的光源色及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画面常出现色彩凌乱、光线不统一的感觉,因此,单靠感觉作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取的。
但是,感觉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客观对象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可能像计算机那样准确测算出其固有色与条件色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只能靠我们的感觉去判断。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努力锻炼并培养自己准确判断这种色彩相互影响程度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感觉是加进了理性的感觉,也是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我们应怎样把握复杂的色彩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这样的例子不用特指,你到室外找几个物体远近比一比,立即就会证实这种感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
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
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
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
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 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如光线是暖色,亮面肯定就是暖色,那么暗面的冷色又是一种什么色彩呢?
3、关于补色:
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人的眼球视觉结构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眼球里专司感光的网膜上的圆柱细胞(或称棒状细胞),它敏感于黑、白的吸收和补充;一种是眼球里网膜上针对瞳孔的感光——黄斑上的专司感色(亦能感光) 的圆锥细胞(亦称简状细胞),它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人的眼睛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保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
当你长期注目于阳光(白光),然后再看别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前 就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别的东西。这是你的眼中的圆柱细胞受到白光的强烈刺激之后,对于白光已经疲于感觉,无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种 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消除疲劳。这时,你对暗就特别敏感,反之,就是另外一种要求。这是无色系统里的互补,也是黑和白之间的互补。在有色系统里,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白的物体平面上,放一块鲜艳明亮的红布,你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红布,在眼睛盯得很疲惫的时候,突然将视线挪开,你就会明显地发现,有一轮廓与刚才那块红布相似的幻影,然而,这个幻影的色彩已不再是鲜红的,而变成青绿味了。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残象的原理,也是眼睛中圆锥细胞疲于刺激后的补充和调整。
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以上这种补色现象在色彩训练及色彩绘画上应用极广。我们的水粉静物多在室内写生,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的因素,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效果就必然会缺乏对比而觉得沉闷和死板。
在绘画色彩学上,绘画色彩的补色可在所标色相环寻求,补色对象一般在色环上直径两极的二色为180°时,可称之为补色,作画时不清楚补色应用的同学,可参考色相环去分析应用补色在色彩关系中的作用。